第0333章 BBS和MUD

    第0333章 BBS和MUD (第1/3页)

    为了保证方圆电脑标准联盟的执行力,唐焕可谓是亲力亲为,倾听了每一位合作者的计划,尤其那些第三方的ISA扩展卡厂商,当面确认了它们的产品不会晚于今年11月份的秋季COMDEX面世。

    总而言之一句话,唐焕要给方圆电脑标准联盟一个尽可能大的初始加速度,只要这辆战车跑起来了,谁也别想将其拦住,甚至包括自己在内。他能控制的也仅仅是通过操作系统、BIOS、南北桥芯片,来引导一下前进的方向。

    这些事务处理起来,难免枯燥无趣,但他抽时间出席的几场活动,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哲儒、方圆电脑、EA联合构建了两个网络平台应用——BBS即电子公告牌系统和MUD即泥巴网络游戏,并利用暑假期间,征募大学生们进行测试。

    就硬件架构而言,后台使用了易鹏/Holder服务器样机,前端为方圆电脑和苹果电脑,网络则毫无其它选择地采用了公共交换电话网。

    前端的个人电脑,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连接到公共交换电话网上的后台服务器。

    现阶段的网络速度大致在150bps到300bps之间,和将来的宽带条件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费用颇为昂贵,但做为研究项目的必要支出,还是物有所值的。

    BBS和MUD都轮不到唐焕来原创,它们的技术原型和应用范例早就在1970年代应运而生了。

    被大家认为较早运行的,面向公众的拨号Bulletin Board System——BBS,是1978年ard Christensen——沃德•克里斯滕森和Randy Suess——兰迪•瑟斯创立的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CBBS。

    其诞生背景是1978年发生了北美五大湖区的大暴雪,由于通讯上的不便,沃德•克里斯滕森和兰迪•瑟斯联想到创立一个公共BBS。

    BBS提供的服务是非常实用的,包括布告栏、分类讨论区、新闻阅读、软件和游戏交流、用户线上对话等等。

    哲儒、方圆电脑、EA就正式地提供BBS服务,来做为自己产品支持上的一环。

    而唐焕也向西海岸的各个大学赞助了BBS研发和应用的费用,致使BBS文化蔚然成风,他的ID也在圈内极有名气。

    BBS系统研发过程中,网路通信协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目前,TCP/IP还没有在ARPA网中取代旧的Netork Control Protocol——网络控制协议即NCP,自然还轮不到它来坐老大的位置。

    但与之对应的问题是,开发网络应用程序,想要找一个现成、可靠、好用的网路通信协议,往往不那么容易。

    唐焕利用一个现实当中看得见摸得着的BBS项目,便带动了哲儒研发中心的若干技术课题,从而让他节省了大量的笔墨和口水去阐述自己的要求。

    MUD也是基于这个拉动效应的目的,被唐焕推上台面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在英国出现的一个名为Multi-User Dungeon——多用户地牢的连线游戏。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MUD算是几十年后网络角色扮演游戏的原型,只不过交互方式非常原始,完全依靠文字来进行。

    而在原本时空里,其被诠释了不同的含义,包括Multi-User Dimension——多用户层面、Multiple User Dialogue——多用户对话、Multiple User Domain——多用户虚拟空间等。

    当唐焕摆出来这些叫法后,EA选择使用Multiple User Domain——MUD,做为正式运营的名称。

    在BBS领域,唐焕属于老鸟了,他主要利用其阐述计算机技术,结果吸引了不少信众以徒子徒孙的名义自居。

    但对于MUD而言,唐焕还是第一次以玩家身份参与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