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4章 技术和艺术的狂热结合

    第0594章 技术和艺术的狂热结合 (第1/3页)

    ……

    随着1950年代以来模拟电视技术的逐步成熟,人们对数字视频和非线性剪辑的追求,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在一些实力强大的厂商陆续推出自己的数字视频初步解决方案的同时,非线性剪辑领域也同样出现了堪称标志性的进展。

    其中一个引人瞩目的成果来自乔治·卢卡斯的卢卡斯影业有限公司,它有一个名叫EditDroid——剪辑机器人的系统,用尺码和12吋黑胶唱片相近,表面和音乐光盘类似的激光影碟,以及数据库。再配合其它手段,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非线性剪辑功能。

    成立于1922年的NationalAssociationofBroadcasters——全美广播事业者联盟,在今年四月召开了NAB年会,同时主办世界规模最大的广电仪器展览——“NAB展”。

    EditDroid和另外一个竞争对手MontagePictureProcessor——蒙太奇画面处理器,同时登台亮相,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事实上,这些解决方案很难商业化为成熟的产品,因为其都属于用“土法炼钢”的方式弄出来的非通用解决方案。

    在唐焕看来,这些数字视频和非线性剪辑领域的先行者当中,传统厂商虽然拥有技术实力,但却少了几分创造灵性;而像乔治·卢卡斯这些来自第一线的用户,倒是有了创造灵性,从而自发地展开研发,可又不具备足够雄厚的技术实力。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他们兼具技术实力和创造灵性,也未必赶得上还有行业眼光和资源整合优势的唐焕。

    不管是数字视频,还是非线性剪辑,都需要结合多方面的成果,才能进入实用阶段。其在原本时空里是被动地自然发展;而现在则是被唐焕凭借这几年快速积累起来的资源提前催发。

    就拿负责视频采集环节的D-VHS摄像机来讲,其镜头和成像器部分,与其它类别的摄像机差别不大,但在记录器部分上就凝结了模拟数字转换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即时无损压缩、录像带格式等等的技术成果。

    如果采集来的数字视频信息未加压缩的话,那么码率将会达到173Mbit/sec,也就是21.625MB/s。

    由此可见,为了把数据存储到94分钟的D-VHS录像带上,并为接下来的后期处理做准备,这些元素当中,任何一个都不可或缺。

    而同时提供数字视频和非线性剪辑功能的Digital-1系统,就更集大成于一身了,其相当于一台极其复杂的方圆服务器,被唐焕赋予了很多高端的微型计算机系统技术。

    比如说系统总线,Digital-1采用了方圆电脑最新设计的InterconnectStandardArchitecture——互联标准架构即ISA的32位版本ISA-32。

    方圆电脑架构的系统总线,正式始于二代方圆个人电脑,甚至还和同期研发的IBM-PC的系统总线在缩写名字上撞了车,后者叫做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工业标准结构,简称也是ISA。

    做为商战的一部分,两家公司没少在专利上互吐口水,最后由于“互联标准架构”面世较早,蓝色巨人便悻悻地放弃了“工业标准结构”的名称,在下一代的IBM-PC/XT中直接叫做XT总线,目前的主打机型IBM-PC/AT中,也顺势叫做AT总线。

    “互联标准架构”和“工业标准结构”除了总线简称相同之外,在技术规格上也有一些类似之处,比如最初的版本,宽度都是八位,频率也和CPU的运行频率相同。

    但两者差别也挺明显的,“互联标准架构”支持一定程度的“即插即用”,而“工业标准结构”就不具备这个特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