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5章 敌人的进攻变成助攻

    第0755章 敌人的进攻变成助攻 (第3/3页)

要冒风险、跨领域地进入香江报业这一行吧?再者,他怎么开始帮刘峦雄摇旗呐喊了?”

    “你不知道了吧,黄裕郎、刘峦雄、林健岳这些人,都是潮州老乡啊。”翁菁晶嫣然一笑道。

    “原来如此。”唐焕再次恍然大悟,“还是你细心。别说,这几个头脑灵活的精明人凑到了一起,倒是真的不能小瞧了。”

    翁菁晶继续往下说道:“其实,黄裕郎投身于香江报业,也不算完全地跨领域发展,只不过之前失败后,便不得不专心于漫画了。而现在的牛市、玉郎国际的上市,以及老乡刘峦雄的表率,给他带来了新的施展抱负的机会。”

    原来,别看黄裕郎在漫画界混得风生水起,但他的真正梦想是成为第二个金庸,其撑起《明报》,靠的是一支绝笔写武侠,而他有一支妙笔画漫画。

    这种情怀也很容易理解,由于作品低俗的行业风气,当时的漫画难登大雅之堂,漫画社老板做得再好,哪有报业大亨来的光鲜。

    早在1970年代中期,黄裕郎不过20几岁的时候,事业小有成就的他,便创办了以漫画为主、消遣性文章为辅的《生报》,但这份报纸的最后结果还是呜呼哀哉了。

    年轻气盛的黄裕郎当然不肯死心,此后又接着办了《远东经济日报》、《胜报》、《香江日报》等报纸,可还是办一家垮一家,幸亏他有那支漫画笔,没有因为连续亏本而被打回原形、流落街头。

    对于黄裕郎在报业发展上的连番失败,香江传媒普遍认为:“黄裕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又没有报刊编辑经验,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个分析不无道理,倒不是说没文化无法成事,而是某些领域,天然就对专业程度要求更高。

    当香江前途问题明朗化、随之香江股市开始火爆后,黄裕郎将玉郎国际成功推上股市,由此带来的身家暴增,让他重拾发展报业的雄心。

    要知道,当时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分部载文介绍黄裕郎的时候,称他为“画出彩虹”的亿万神童。得此评价后,黄裕郎顿时欣喜若狂,个人膨胀得一时之间飘飘然不知身在何处,随即向员工自封起“玉郎大帝”来,整个集团是“玉郎帝国”,连印刷厂也冠之为帝国印刷厂。

    老乡刘峦雄从股市抽血的手法,给了黄裕郎灵感。玉郎国际上市之初,他拥有百分之七十五的股份,由此具备了“供股——集资——花销”的极大操作空间。

    香江股市大牛使得这个简单的敛财模式,再一次给黄裕郎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有了现金、腰杆更粗的他,开始大手笔收购——先是斥资7700万港元,得到天天报业的7成股权、天天彩印的全部股权,接办消遣性的综合大报《天天日报》;接着以2520万港元的价格收购《清新周刊》、930万港元的价格收购《青春杂志》。

    更夸张的是,黄裕郎在接下来创办了《金融时报》后,又漂洋过海,跑到了马来西亚,斥资7000万港元,收购了胡氏家族在那里的第二大报《星洲日报》,俨然要成为胡仙那样威水的传媒大王。

    如果这些收购还不够实在的话,那摔出1300万港元,拿下柴湾康民工业中心,做为所谓的帝国印刷厂厂房,以及斥资7000万港元,从星岛报业集团主席胡仙手中,买下10层高的英皇道新闻大厦,做为玉郎集团的行政及制作总部,就足以表明黄裕郎现在如何大杀四方了。

    见翁菁晶对黄裕郎的彪炳战绩如数家珍一般,娓娓道来,唐焕不禁失笑道:“为什么如此关注这个玉郎大帝啊,该不是见猎心喜、产生了爱慕之心吧?”

    见大老板又和小情_人打情骂俏了,马世民赶紧端起杯子去倒水了。

    翁菁晶微微一笑,眼里闪着危险的光芒,“他敢针对你,我当然要把情报工作做到位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