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以南京为都的真正意义

    第653章 以南京为都的真正意义 (第2/3页)

都在这天京,主要看重的,便是这里算是江南鱼米之乡,产粮和税赋重地,经济发达,再加上水路航运交通便利,可以说,以此为都,基本不用愁都城的粮食运输问题。而转眼看北京一带,单单每年从江南北运的漕粮,便达五六百万石甚至近千万石之多,不算运输的人力成本,单半路损耗便达一两成之多,而运费,也是每石粮食要耗银四钱,这花费,可谓是巨大。

    而这些,通过定都南京,都可以省下来。

    想想看,紧靠长江,又临近京杭大运河,不远处还能通过吴淞口出海,这水路的交通便利,让此处作为国都,有了长江,便能很好地控制整个长江流域;而京杭大运河又让帝国能很好地掌控江南水乡和黄淮甚至中原直隶一带;而出海的便捷,更是直接让帝国的触角漫延到整个东南沿海和朝鲜、曰本和琉球等地。这些,都是水路交通的便利。

    最为关键的是,南京位于华夏的中部,又通过长江口可以直接出海。这样一来,一方面,立都在此,洋人的军舰便能通过长江直接攻打国都,这就迫使帝国必须大力发展海军和岸防;另一方面,南京又不像厦门和上嗨等,洋人的军舰可从外海直接攻城,至少隔着一段六百余里的长江河段,而在这河段上,按满清的江防设置,便有吴淞炮台、江阴炮台、镇江炮台和金陵炮台四处炮台群。其中,单单南京城内及城郊的金陵炮台群,便有乌龙山、幕府山、下关、狮子山、富贵山、清凉山、雨花台等7处炮台。

    冯云山自信自己的讨虏军比满清八旗和绿营兵要强得多,而火炮更是有克虏伯大炮这一领先利器,加上自己设置水泥炮台,与十余年前的满清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了,洋人的军舰想要深入长江进攻南京,只怕不那么容易。

    其实,冯云山主要考虑的还是日后对帝国的长远发展,他知道,当今世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