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第2/3页)

的伟大。

    (我说的伟大,和后来的儒家所说的伟大是有区别的。我虽然也靠卖字吃饭,却不认同自己是一个书生,当然书生们也不会认同我。哈哈!)

    要求政治家在政治这个烂酱缸里保持纯洁是不现实的,能保持最后一点底线,不利用手中的权利谋私利,就称得上君子。诸葛亮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说他虽然不完美,却是政治家中的君子。

    他也许穷兵黩武,但是他没有牟取私利。

    他也许残酷的打击政敌,但是他没有无原则的滥用私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的弟弟诸葛均一直没有掌握实权,长水校尉不过是个虚职。实事求是的说,如果诸葛亮有私心,马谡完全可以不死,诸葛均哪怕是一个人渣也可以掌握大权。

    可是他没有这么做。

    他有政绩,都江堰不是他最先修的,但是他对维护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能以一州之地采取主动攻势,足以证明他在经济建设上的成就。

    当然也足以证明他在军事上的成就。

    我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看法,在书里已经再三提到过:正兵无敌,用奇为短。

    正兵无敌,来自于他的严谨,来自于他的聪明。的确,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还是一个战场新丁,战略战术都有些理想化,但是他的学习度是惊人的,最后能与后三国时代的军事家司马懿抗衡,这本身就证明了他的能力。至于用奇,也许是天生性格所限,也许是本钱太小,总之不敢冒险,不敢放手一搏,这是事实,我们也无须为尊者讳。

    如果能简略的看一下诸葛亮的用兵思路,大致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他是计划型的,精打细算,谋定而后动。如果不是蜀国的实力太弱,而他又有事必躬亲的习惯,活活把自己累死,能多活个十来年,情况也许大有不同。又或者如书中所说,在建安十三年之后,刘备就让他统兵,可能历史又是两样。

    在这个问题上,争论得多,是因为很多人不看历史,一直用演义做依据,把诸葛亮想象成多智近乎妖,羽扇一摇,就有奇谋出现。说实话,那都是书生意淫,当不得真的。

    老罗为了突出刘备的仁,活生生把一个枭雄刘备变成了没用的老好人,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却把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变成了江湖术士,都是书生习气惹的祸。在成就了他们同时,也毁了他们。

    现在那么多黑刘备,黑诸葛亮的,恐怕和这份逆反心理有脱不清的关系。

    所以,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