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地铁偶遇
111 地铁偶遇 (第1/3页)
离开校门,顾洛北径直往毗邻哈佛大学的bō特〖广〗场站走去。准备搭乘红线地铁去参与演出。走进地铁,就可以看到一个两百多级分为两段的扶手电梯,站在坡度十分陡的电梯上,让人有一种走进地道的空旷感和幽深感,迎面有许多只用铜铸成的地铁建设者的劳动手套模型,不规则地散落在电梯扶手旁。抬头可以看到顶上挂着一块块画作,近看是分开的,远看则能够铸成一幅幅画面。
bō士顿,美国最古老的城市,地铁于189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也是美国最早的地铁。地铁在英国称为tube,法国人叫做metro,美国人则说subay,但在bō士顿是以英文字母“T”字为代表的,据说是取交通运输(transportation)之意,但在顾洛北个人看来,却是根据英国的叫法沿袭而来的。
和纽约地铁的匆忙高效不同,正如bō士顿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这里的地铁也相对来说悠闲了许多,发车和到站时间都相对来说随意许多。在这条使用逾百年的地铁站里行走,地铁就像是百年沧桑的老人,而城市里生活的人就彷佛他怀抱里的婴儿,地铁里许多陈旧的设施显然有点不能承受历史之重了。光线幽暗的走道里,墙壁和地面脏脏旧旧的样子,沿着布满涂鸦的墙壁往上看,屋顶更是沾满了黑黑的灰尘,很适合拍摄惊悚片。
今天顾洛北运气不错,才走到铁道旁,就看见bō士顿那特有的宛荐加长公共汽车的三节地铁车厢,红sè的车身表示着地铁红线。
走进车厢虽然只有三节,但乘客并不是很多,比起纽约上下班高峰期时的拥挤,这里倒有些悠然见南山的清闲。尽管车厢收拾得很干净,但一靠就知道上了年份的。ù出里面黄sè的海绵,仅仅只是随便用电工胶布补贴之后就继续使用:地板上的油漆已然斑驳。
车厢门不是高科技的自动化,而是全部需要手动,所以需要下站时,必须提前站到门口,用手去打开车厢门,否则就会错过站了。运气不好时还会碰到个别车厢门出了故障,不能完全打开只能侧着身子才能进出。
顾洛北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把吉他放在了地上靠着旁边的沙发,然后从包里掏出一本“双城记”开始翻阅起来。bō士顿的地铁可不比纽约准时,三不五时就来个晚点,所以顾洛北已经习惯在地铁里看书了,即使今天是去参加演出,宣传单曲也依旧保持了平时的习惯。
车厢里也不止顾洛北一个人看书,大多数人手里都捧着一本厚厚的专业书籍或者安静地阅读中,小部分人则专心听着音乐,还有一部分人正在玩报纸上的填字游戏,甚至于写功课。要不是车厢一直在轻轻地摇晃,耳边还有低低的风声在地道里穿棱,车厢安静地几乎让人误以为是图书馆。
摇摇晃晃地行进了许久听到报站的声音,通知公园路站就要到了,顾洛北合起了书,把东西收拾好就往车厢门走去。待顾洛北站在门口时,正好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