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 再抵柏林

    1755 再抵柏林 (第3/3页)

对而言,象征性的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其本身的历史意义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这里只是一个旅游景点而已。游客们站在墙面的涂鸦之前,拍照留恋,似乎这就是柏林墙存在的最大意义了。

    埃文-贝尔站在剩下的柏林墙残垣面前,看着墙面上色彩斑斓的涂鸦作品,没有拿出相机来拍摄留恋,只是用自己的双眼,静静地将眼前的景色烙印下来,深深地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

    此时虽然是二月份,但因为柏林电影节的关系,涌进柏林的游客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此时柏林墙“东区画廊”的面前就有不少游客。埃文-贝尔今天也没有做什么夸张的遮掩打扮,只是戴了一副黑框眼镜,遮去了大半脸颊,堂堂正正地走在街头上,目前倒是没有被戳穿过。

    看着墙面上的涂鸦,埃文-贝尔脑海里也没有太多的胡思乱想,只是单纯地欣赏着那一幅幅画作。由于埃文-贝尔一路走走停停,不像大部分游客只是到这里照相留恋,稍作停留,就立刻离开——这就是一面墙而已,确实没有太多值得慢慢赏析的地方——所以埃文-贝尔整个闲逛的过程很缓慢,倒像是把这里当做了画廊一般。

    等埃文-贝尔走到那副著名的“兄弟之吻”画作面前时,埃文-贝尔反而觉得这副画作不见得有多么高的艺术性了。这幅由迪米特里-弗鲁贝尔创作的涂鸦是柏林墙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画作描绘了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嘴对嘴亲吻东德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的场面。

    就埃文-贝尔看来,比起画作本身的艺术性来说“兄弟之吻”其中的政治含义显然是更加充沛的,这也是这副涂鸦与柏林墙结合之后能够引起世界瞩目的原因。

    虽然埃文-贝尔对这副画作有些失望,但他还是站在原地,认真地端详了起来。因为这副“兄弟之吻”在2009年柏林墙的翻修过程中,被官方擦除了。虽然之后迪米特里-弗鲁贝尔又再次创作了一副主题类似的画作,但终究不再是“兄弟之吻”了。

    很多时候,艺术就是这样,在历史长河之中,独一无二的存在性才使得其变得越发珍贵。物以稀为贵,这件事在任何领域都是作数的,而在艺术领域,更是如此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