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 半纪录片

    1906 半纪录片 (第2/3页)

么影评人总喜欢说凯瑟琳-毕格罗是一个强势的导演。这里所说的强势,并不是说凯瑟琳-毕格罗的个性,而是另有所指。

    众所周知,在各大颁奖典礼的奖项安排之中,最佳影片是嘉奖整部作品,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等奖项自然是嘉奖各个部分的司职人员。这也使得拿奖电影可以区分为多种类型,比如说横扫型,“沉默的羔羊”当初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比如说突出性,仅仅拿下影后的“男孩别哭”,仅仅拿到最佳导演的“毒.品网络”。简而言之·就是一部作品是突出了某一个环节还是全面呈现出佳作态势。

    之所以说凯瑟琳-毕格罗是一个强势的导演,就是说在她的电影里,作为导演的风格烙印实在太过鲜明,所有对影片的关注力和赞誉度都会集中在导演一个人身上,至于电影的演员、配乐等部分就彻底沦为了配角,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突出性不同罢了。凯瑟琳-毕格罗在导演位置上的出彩将电影其他环节都掩盖住了。

    埃文-贝尔记得自己在重生之前,凯瑟琳v毕格罗就带着她的新作“猎杀本-拉登”再次来袭,不过埃文-贝尔并没有等到电影上映就重生了。但是当初看到一些观看了电影试映会的影评人观点,普遍认为凯瑟琳-毕格罗完全有实力第二次问鼎奥斯卡最佳导演小金人,因为她的导演技巧、导演风格完全贯穿了整部电影,实在太过精彩。相对而言,其中主演的表现固然出色,却难免沦为其次。

    如果站在导演的位置上来说,凯瑟琳-毕格罗这样的导演是让人敬佩的,可以将导演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但如果站在演员的位置上来说,演员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完全成为了导演手中的棋子,他们的光芒甚至比不过隐藏在幕后的导演。比如说“拆弹部队”里的男主角杰瑞米-雷纳,他的表现十分精彩,绝对有实力在颁奖季的影帝争夺战之中赢得一席之地,但是相比于凯瑟琳-毕格罗来说,杰瑞米-雷纳的光芒顿时就缩小了几个光圈。

    上一辈子观看“拆弹部队”的时候,埃文-贝尔的感触并不深,也许也是因为电影之中美国主旋律色彩十分鲜明的关系,很难触动到埃文-贝尔,但他却清楚地记得,“拆弹部队”在第八十二届奥斯卡上与“阿凡达”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凯瑟琳-毕格罗完胜自己的前夫詹姆斯-卡梅隆,这也使得她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位赢得最佳导演小金人的女性导演。

    第八十二届奥斯卡可是20no年二月举办的,但现在“拆弹部队”在年九月的威尼斯就上映了,按照正常程序来说,“拆弹部队”应该参加明年年初的第八十一届奥斯卡才对。埃文-贝尔依稀记得,好像也是发行环节上出了一些问题,导致“拆弹部队”一直到年才上映,错过了第八十一届斯卡的报名时间。

    这一点和上一辈子的“撞车”是有相似之处的。

    不过不管上一辈子最终的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