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天下震恐

    第四十一章 天下震恐 (第2/3页)

钱粮何来吧?”秦异人笑着问道。

    “啪啪!”范睢拍着额头,颇有些苦恼,重重点头道:“春秋之际,可以因粮于敌,不需要运粮。那时节,春秋虽乱,却也不及战国之乱啊。战国百年,诸侯力征,天下大耗,一国之中有粮几多?有钱几多?就是齐国,得渔盐之利,其钱粮也是不多啊。大秦这次大举东进,所费钱粮实在是惊人,不比长平大战少,只会更多。这些,只能从秦国运出去,难难难!”

    《孙子》里就有“因粮于敌”的说法,那是在春秋时期,不适用于战国。

    战国百年,诸侯力征,比起春秋时期更甚。在春秋时期,虽是天下大乱,诸侯之间征战不断,毕竟周天子的威慑还很明显,诸侯不得不有所顾忌,打起来总是束手束脚。到了战国时代,周天子再也没有号召力了,再也不能威慑天下了,诸侯毫无顾忌,甚至“纷纷问鼎重”,谁还在乎周天子?

    正是因为如此,战国百年征战起来无法无天,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怎打杀就怎么杀。百年征战,死伤无数,田地荒芜,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山东之地愈困。

    唯有秦国是个异数,越战越强,越来越富足。然而,长平一战,把秦国上百年的积蓄消耗一空,钱粮远远未恢复到长平大战前的水准。

    因粮于敌,想都莫想,山东之地都快没饭吃了,哪来的粮?这钱粮还是得着落在秦国身上,得由秦国出。

    在这样的情形下,秦国大举东进,对于秦国来说,这是何等沉重的负担?作为秦国的丞相,范睢不能不愁啊。

    “我要说的第二件事,就是大秦可以改进农具,使之更省力省事,更有效率。”秦异人笑道。

    “改进农具?”范睢一摊手,不住摇头,道:“公子,这事,大秦年年在做,月月在做,日日在做,却是收效甚微呢。为了有更多的粮食,秦国大力推行牛耕,保护耕牛,却是苦于没好的农具,这事啊比起办学馆更难。”

    战国时代的农业生产效率极为低下,其原因就在于农具太过落后了。山东之地用的是耒耜,更是让人无语。

    所谓耒耜,类似于现代的铁铲,一个十字形的部件,上面一根木柄,用来翻土,其用法和用铁铲没多大差别,先是用脚狠狠一踩,使之插入土里,然后再一扳,算是完成了。

    这效率之低下,可以想象得到了。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秦国另辟蹊径,大力推行牛耕,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收效,粮食产量大有提高。然而,让人苦恼的是,犁太落后了,太“坑牛”了。

    当时使用的犁,又笨又重,不方便不灵活,浪费人力牛力。三两头牛,加一个人,一天能犁出一亩地,算是不错的了。其低下的效率,由此可见。

    秦国为了改进农具,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费尽心力,却是没什么效果。这事,比起办学馆还要难,难得太多。

    办学馆虽难,只需要有钱就能办起来,改进农具需要技术,再多的钱粮也是没用。

    把范睢这副苦恼样儿看在眼里,秦异人颇是好笑,从怀里取出一张羊皮纸,递给范睢,笑道:“请丞相过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