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传说中的“井田制”

    第四十八章 传说中的“井田制” (第2/3页)

头,大为赞成这话,道:“想当年,周室强盛之时,洛阳的国人多如牛毛,到了农时,来到井田里一望,到处都是忙碌的国人。到如今,沧海桑田,山河巨变,井田已经成了毒瘤,不能不废。”

    按周礼,王城四周归天子管辖,称为王畿,王畿之民叫国人(到了战国时代,国人泛指一国的百姓)。国人主要住在王城,只有那些没有身份地位的奴隶才会住在城外的“田屋”里。每到农时,国人就会从王城来到城外的田屋居住,直到农时结束,又会回到城里居住。

    这就是“国人居于都”。

    到了战国时代,风起云涌,列国都在变法,都在图强,都在废除周公那一套。唯独周室还固执的实行周公那一套,还在施行井田制,这严重的打击了国人的积极性了,为了生存,为了过上好日子,洛阳的国人逃国成风,只要能逃国的都逃国了,剩下的就是老弱病残。

    是以,秦异人放眼一望,只见一片荒凉气象,诚让人叹息。

    井田就是呈井字型的田地,中间共用一口水井,在田间的空地上,点缀着破败不堪的茅屋,再加上有气无力的老弱病残在劳作,怎一个“荒凉”了得。

    “姬延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讨秦一事上,还不如下定决心革新,废除井田。”司马梗看在眼里,大是惋惜,数落周赧王。

    “将军有所不知,周天子也想废井田,却是不能施行。”颜渊一脸的感叹,道:“周天子刚即位时,雄心勃勃,想要振兴周室,仿效山东之地变法,废除井田,废除特权、奴隶。然而,他还没施行,一众大臣就极力反对,口口声声祖宗之法不可变,周公是圣人,圣人之道不可废。”

    说到这里,颜渊摇摇头,道:“一开始,周天子很是强硬,丝毫不退让,这惹恼了一众大臣,无不以罢官反对。周天子接受了他们罢官,却是引来无端祸事,群臣一罢官,所有的事务全停了,无人处置,洛阳一片混乱。最后,周天子不得不息了变革的念头。”

    周室的官员大多为世袭,就是周天子也不能轻易废除,周赧王要仿效山东之地变法,废除特权,这就是在挖这些大臣的祖坟,他们能不反对吗?

    “历代周天子都想变革,无不遭到强烈反对,到最后是越变周室越弱,最终灭亡。”颜渊一脸的感慨之色,摇摇头。

    “变革不是那么容易的,首要之务不是要找到一批能支持自己变法的大才。周天子虽有变法之心,却是不得其法,其败正所应当也!”秦异人却是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秦国变法之所以能成功,那是因为秦孝公招来了商鞅,还有一批支持变法的大臣,诸如景监和车英这些能人。

    周天子虽是有心变法,却没有得到人才,推行不得其法,失败就在情理中了。

    正说间。秦异人一行顺着田埂,来到田间。

    那些正在劳作的国人瞧见秦异人一行,大是惊讶。

    农人见了秦军的黑色军服、黑色盔甲、黑色旗帜,以及旗帜上的“秦“字,无不是大为惊喜。呼啦一下就围了上来,个个眼里尽是充满希望的光芒。

    “敢问大人,你们可是秦国的大官?”一个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