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矛盾激化

    第七百四十六章:矛盾激化 (第2/3页)

经商同时也经不得商,再去看那些从前自己根本不屑于顾的人突然发迹。两相对比,这心里自然便滋生出不满了。

    这种不满的情绪一开始只是压抑在心底,可是这报纸一张扬,不少人顿时心思也活络起来,宁王爷真有这般好?不过话又说回来,宁王确实是出了名的贤德,据说在江西那边礼贤下士,对读书人极好,江西虽然也处在长江以南,可正因为有宁王在,可以说是士人地位最高的地方,据说那里的乡绅还是如从前一样,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连驰道朝廷也只准许修到九江,再将深入却是阻隔重重。

    因此在私下里,渐渐有人对宁王青睐起来,宁王爷贤德或者是宁王宽厚的许多流言都流了出来。

    一些小报馆甚至阴阳怪气的开始用各种春秋笔法来为这宁王鼓吹起来,反倒是皇帝,大家渐渐的灰心冷意。

    这种事还蔓延到了朝廷各大衙门,官员们是希望出明主的,可是明主这东西用什么标准衡量呢?大家口里虽然说,所谓的明主就是要广开言路,就是要仁德,其实这些都是虚的,大家所看的只是皇帝对自己够不够好,是否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太祖皇帝文武双全,马上得天下,同时也稳当当的治理天下,按理说这该是明主吧,可是大家却不这样认为,因为太祖高皇帝有个嗜好,喜欢对官员剥皮充草。

    太宗文皇帝按理说也算是明主了,他靖难而得天下,修四库全书,横扫漠北,关注民生,百姓在他的治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是这个人似乎在官员们眼里也算不得明主,因为这个人对官员太苛刻,反而对靖难的功臣,对皇亲国戚们优渥有加。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谁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虽然大家表面上称颂,可是在背地里却是不断诋毁,现在天下早有思念皇太孙朱允文的思潮,这是为什么?难道只是单纯的对朱允文抱有同情,这可错了,这些人怀念朱允文,为朱允文可惜,并非是朱允文若是当国就一定能做的比朱棣好,说句实在话,朱棣绝对是历朝历代以来数一数二的明主,一个朱允文只怕连给他提鞋都不够,之所以大家怀念朱允文,只是想暗中否认掉朱棣而已,朱允文那样的废柴被人偷偷摆上神坛,不过是有些人想借题发挥,发泄对朱棣不重士人的不满而已。

    朱佑樘原先维护的是士人的利益,因此士人们对他尤为拥戴,在士人们看来,当今皇帝固然圣明,可是因为听信了奸贼柳乘风的谗言,从而变得昏聩起来,说来说去,都是这柳乘风的错,柳乘风万死莫赎,这个人比之汪直也不遑多让,因此,有不少人甚至心里期待,这贤德的宁王能起兵靖难,诛杀柳乘风,这些念头原本大家想都不敢去想,可是报纸里那江炳的陈词却是让不少人心思活络起来。

    江炳便是有再大的错,可是毕竟是庶吉士,他说宁王宽厚仁德,这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