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悠闲的战争岁月(五)

    第一百三十三章 悠闲的战争岁月(五) (第2/3页)

税的开征,大概能为东岸政府带来每年接近一百五十万元的额外财政收入当然如果制定更高的税率收入会更多,但这没必要这就能做很多事了,如果再算上今年硬征上来的拖欠税款一百五十余万元(多为积欠已久的动产税和不动产税,目前已经被划拨了五十万元到财政部账上),其总额高达二三百万元。这样一来,无论是应付国内开支还是土地购买费用,都可以大有余裕,甚至于,财政部还可以稍稍回收一些历年发行在外的到期票据,减少国内市场上流通的通货数量,使东岸这个不大不小的经济体能够健康运行,不至于对国民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当然了,也不是每个人都像朱老爷这么开明的,县里那几位出身意大利、英格兰的商人,就对征税持天然排斥的态度,并将其视为从自己身上剜肉,只不过他们害怕梅机关的“****铁拳”,暂时不敢高声嚷嚷而已。但不管这些“夷人”、“胡商”们怎么想,以朱衡、利群等人为首的“青州帮”商人群体,却是经历过大明那种富商豪绅都不交税,然后大家一起玩完的噩梦般的经历的,因此政府为了战争加派,他们的抵触心理倒也不是那么强。不然,难道像大明当年那样,全部税负转嫁到贫苦农民身上,导致他们大面积破产,然后大家一起完蛋么可笑当年大家拒不缴税拼死省下的银钱,最后都便宜了鞑子,真是可悲可叹,现在是不能再这样了,有些钱,该交还是得交,更何况如今这个政府也还算是为大伙在做主,不是那等残民以逞的****国度。

    “孝哥儿,你说你这又是何苦呢?安安心心待在县里做生意不是挺好的么?建筑材料、海产品、皮子、面粉、豆油,你想做哪个,我朱某人就算舍了这张老脸也能给你求来,以全了我与汝父当年的情分义气。可你为何偏偏就对远洋航运生意上心了呢?咱山东老话说‘风波险恶’,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这生意一不小心就会赔个底朝天,甚至还可能会搭上性命,你切切不可自误啊,孝哥儿!”朱老爷吃了一口蒸饼,放下筷子,蹙着眉头朝坐在他对面的那位眉目俊俏的年轻人说道。

    “远的不说,本县甚至本会就有好几人搞远洋贸易的,一两条船,遇上大风浪,沉了!没在青岛县买保险的自然是赔得一塌糊涂,现在还在采沙场里做工呢;就是买了保险的也是脱了一层皮啊,更别说还有人亲自出航丧命的,留下家里的孤儿寡母,日子那是一个难过。孝哥儿,难不成你也想重蹈他们覆辙?”朱老爷继续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年轻人名叫西门孝,其父是济南府人士,当年与朱衡朱老爷乃至交好友,颇通医术的他甚至还救过朱衡的性命,因此两人交情匪浅。后来清兵南下,山东打成一锅粥,阖家被毁的西门孝逃出济南,被莫大帅的军队收容后移民至东岸。后又辗转与朱衡朱老爷相见,便定居在了罗洽县,现已在朱衡的资助下在本县立业,并加入了青州商会,成了一名有根有底的商人,与他人守望互助,未来发展前景相当不错。

    只可惜他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非要做起这远洋贸易。为此,甚至还瞒着朱老爷在现代特种船舶厂买了一艘加工船和两艘改装过的渔船(为了凑足钱已经盘掉了本地的两座采石场和一座小土窑),打算与人一起前往南非收购鱼、海兽皮、海兽脂(提炼高级润滑油)等商品,然后再运回国内甚至国外销售,以牟取远洋贸易的高利润。

    反正现在随着东岸国内人口的越来越多,喜食海鱼的东岸国民每年消费的海产品数量也开始直线上升,光靠巴塔哥尼亚一地的渔业资源,其供应可能已经有些吃力了,向邻近的智利、秘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