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江西行(一)

    第一百八十八章 江西行(一) (第2/3页)

水、大河为之断流。嘿,你还别说,真的有很多人相信呢,因为清江浦、淮安府城等地的人口都被我们搬空了,剩下的愚夫愚妇被官府缙绅们这么一宣扬,我们‘屠城’的事情还真就成了事实了!”“贝加尔”号的前甲板上,南方战区司令部高级参谋、陆军上尉孙武笑着朝众人说道:“听说清廷从安徽、河南等人口恢复较快的省份迁移了一些人口过来,以补充淮安府流失的大量人口,同时修理清江浦水闸,疏浚运河,忙得不亦乐乎。唔,公允地说,鞑子这个朝廷执行力真是强,一声令下说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听的直接一刀斩下,这样的行政效率,如果用在建设地方上,还真是强上南明、大顺、大西诸路人马不少。”

    “南明不说了,积重难返,军阀遍地,已是无药可救。”已从宪兵队转任地方的陆军上尉郭普夏撇了撇嘴,说道:“按照国家情报总局的分析报告来说就是,除商人这个阶层活力比较高以外,其余都是一潭死水,毫无前途。其实看看就知道了,永历朝廷直辖的广西、云南、贵州和部分粤西穷乡僻壤,经济活跃程度、社会活跃程度远不如福建、粤东,当然那俩地素来有经商的传统,不能一概而论。总之我还是那句话,南明这个朝廷,不该扶,费效比太低,你投进去十块钱,可能只能产生一块钱甚至五毛钱的效益,那还玩个屁,还不如投到大顺集团身上,那里可能会产生三四块钱的效益呢,比投南明那个无底洞更划算。”

    “我们这不是去大顺地盘了吗?”海军上尉刘伏波插言道,“如今眼看清廷元气渐复,大顺这四年来也在秣马厉兵,积蓄力量,前次打江西、湖南就锋芒毕露啊,想要扩大腹部纵深的意图非常明显,看来也是在为清国不知何时到来的总攻击做准备呢。”

    其实,从东岸的立场来说,是不希望中国大地上短期内再起什么战事的,尤其是清廷、大顺之间的战事,能压就要压住,毕竟他们现在手头的移民数量众多,运到1668年(抵达本土时间为1670年)差不多才能全部运完。因此,至少在此之前,他们是不希望各方大动干戈的,中国大地上此时人口估计也就六千万(1645年初时约7400万)的样子,再少也不像话,不利于他们收集人口,故他们希望南北双方都有一段较长的休养生息期,以使人口和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近些年来,山东、江苏、浙北一带的清国商人前来贸易,携带的供交易用的生丝、茶叶、瓷器、药材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对南洋特产(如胡椒、龙涎香、檀香等)、高级毛皮、大牲畜、黑珍珠、台湾蔗糖、烟草、药材、东岸珍奇(如钟表等)、肥皂(近年来兴起)等商品的需求量也一年比一年多,由此可见经济的恢复程度。

    东岸人与鲁王部、大顺、南明的贸易额虽然也有所上升,但就增长率而言,却比不上与清国之间的贸易,由此可见承平很久的直隶、河南、山西、陕甘、山东等地人口与社会经济的恢复程度,是要远远超过一直以来打打杀杀的湖广、四川、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这个认知令东岸人有些郁闷,合着在长江流域搅了这么多年的局,清国实力并未受到大幅度影响啊,你只要没办法打击到他的北方数省腹地,还真不见得能打疼他,毕竟这个时代的满清朝廷,机构远没后世臃肿,八旗子弟腐化的速度也不如后世,更没彻底养成仰赖南方漕运的习惯。

    除了市面上银子比较缺乏外,清国内外一切似乎都没太大的改变,还能凑合着过。尤其是当年从东岸方流入清国的玉米、土豆、红薯等新大陆高产农作物,近些年显得愈发被中国北方的气候驯化,产量是一年比一年高了,这无疑代表更多的人口能被养活,而人口在很多时候,往往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