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新一年的指导方针
第四百四十四章 新一年的指导方针 (第1/3页)
“特使阁下,新的一年(1672年)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解决国内非国民劳务工数量逐年下降及工人、体力劳动者数量不足的问题,这是本土发过来的最新的外交活动指导纲要里面着重提出的要求。”戴着一副玻璃眼镜的秘书将一份封面上写着“绝密”二字的文件交到李晴手里,轻声说道。
从本土发过来的外交或谈判指导的纲要性文件,历来是密级很高的东西。按照规定,这些文件是用密码写成,由快速联络船或商船捎带来阿姆斯特丹交由李晴的秘书,并由掌握着密码本的他翻译誊写后再交由李晴审阅。
“人、人、还是人,到处都要人!”李晴轻轻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眉头,叹了口气,说道:“农场、矿山、林场、砖窑、码头、建筑队,就这么缺人吗?多少年没回本土了,也不知道家里已经发展成什么样了,竟然如此缺人,每年移民的几万明人都去哪了?难不成真如老王写信来说的那样,全部都被‘束缚’在土地上了?这可真是糟糕!”
写信给李晴的“老王”是现司法部副部长、荣誉法庭庭长王德,早期与白斯文等人是死党,目前其家族中有大量资本投入到了位于鸭子湖北岸的新星造船厂以及热那亚人经营的森林开发公司,算是东岸国内的实业家族之一了。
众所周知,造船极其上游的伐木、板材加工产业历来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如今随着外来劳务工数量的减少(同时满五年后转正的劳务工数量却丝毫没有减少),他们的生产经营开始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船只的交货期开始延长等等。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原本林场、板材加工厂的劳务工们一满五年期限,立刻援引东岸《宅地法》的相关条款申请入籍,使得这些以外籍劳务工为主的厂矿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对于这点,没人能提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毕竟,劳务工的工作环境是极其恶劣的、工作的繁重程度也是非常突出的、薪水更是非常低廉的,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所有人一有机会就打算逃离那个吞噬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巨坑,然后快快活活地在边疆地区领到东岸政府授予自己的一份五亩的份地,从此开始了为自己奋斗的生涯。
而且实事求是地说,东岸的农民生活真的算是比较不错的,而且国家政策上给予农业的补助也相当不少,比如西北垦殖银行专门针对农民阶层设立的实物贷款、比如像是巴西农村金融合作社之类的低息现金贷款、比如种子公司不断推陈出新的选育粮种,这些都极大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使得他们维持住了一定的生活水准。虽说近些年他们与工人在收入上的差距渐渐开始拉大,但整体而言仍算可以,更别提整日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非国民劳务工了。所以,也难怪一满五年期限,大量的劳务工便收起行囊闪人了。
这样的情况原本问题还不算太大,因为那个年代劳务工的数量整体还在增长之中,不过从前年开始,劳务工的数量在达到顶峰之后,因为爱尔兰、意大利、俄罗斯等劳务工来源地富余劳动力的逐渐枯竭(当然也有当地领主限制的因素,毕竟谁都不傻,人都让你拐走了,我去哪奴役人去?),这个问题便开始暴露出来了,并且已经开始渐渐影响到了东岸工业的各个角落——谁让现在的东岸工农业,对非国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了呢,这可是会上瘾的!
于是乎,在这样的局面持续了两年之后,现在东岸国内已经渐渐开始有了一些质疑执委会政策的声音,即很多人认为,是否还有必要继续扩张国土、继续给予新来的明国移民分配土地?因为这样早就了庞大的农民中产阶级,结果却使得诸如伐木、开矿、修路、挖河、建筑等行业缺乏足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