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北高加索新颜(二)

    第四百七十五章 北高加索新颜(二) (第3/3页)

吉县的铸币厂帮他们加工。

    政治和军事的改革同样带有深深地东岸烙印。首先是他们接受的大量火绳枪、燧发枪及青铜火炮,虽然都是东岸人移交的缴获自俄国人的落后装备,但对土尔扈特人来说也是难得的精品了。当年在伏尔加河流域游牧的时候,他们可没这个运气一下子接收上万条枪和几十门大炮。偶尔有一些从俄罗斯人手指缝漏下来的热兵器,也需要他们派兵帮俄罗斯人打仗,去用命来换取,苦逼的很。毛君中校当年率数千人深入顿河流域回师时,将这些武器半卖半送给卫拉特蒙古人,对他们而言真的事天降横财了。至少,当他们向南征服那些高加索原住民时,难度是要降低了很多。

    与军事领域的改革相比,卫拉特蒙古人在政治方面的改革稍显艰难。就阿玉奇汗本人而言,他其实是非常渴望在东岸人的帮助下实现集权的,但这事也非常敏感,一不留神就会酿成内乱。其实参照下隔壁克里米亚汗国的格莱大汗就知道了,人家折腾了这么多年,也只是加强了中央的权威而已,但地方领主、部落酋长们的权力并未被彻底废除,他们仍然掌握着大量的人口与财富,这就造成了国家的动员能力低下,因为最高统治者无法直接调用全国的力量来对付敌人。

    卫拉特蒙古人的体制比经过几十年漫长改革的克里米亚鞑靼人还要差。他们基本就是原始的草原部落民主制度,也许阿玉奇汗的地位很牢固,威望也很高,但无法一手遮天,什么事情都得得到大部分人得同意才能施行。东岸人对这事也是心知肚明,不过大敌当前,他们也劝阿玉奇汗稍安勿躁,东岸人会保证他及他的后裔会永远是卫拉特蒙古人的大汗。而只要保证了这一点,有大义名分在,自然有时间慢慢收拾那些不怎么听话的部落酋长,最终将大权集于一身,完成国家体制的改革。

    阿玉奇汗对此深以为然,他固然对掌握至高权力非常感兴趣,但同时也对他们这个族群的未来非常担心。为了让族群里那些保守的榆木脑袋们开开窍,他已经打算将沿海的一个港口租借给东岸人,让东岸人来这儿进行建设,并将其打造成一个样板城市,让他那些愚昧的子民们开开眼,明白外面的世界是如何地日新月异。

    东岸人对此当然是大喜过望了。虽然在北高加索地区获得租借地不是必需的,毕竟他们已经有了哈吉县这个建设得非常不错的租借了,但既然阿玉奇汗提出了这个请求,那么久没有拒绝的道理。唯一的障碍,大概就是高加索地区的沿海区域大部分都属于奥斯曼帝国——至少名义上如此——东岸人要想在这里落脚,怕不是还需要得到他们的同意。但考虑到如今奥斯曼帝国的内忧外患,以及这些沿海地区主权上的模糊状态(当地部族确实向奥斯曼效忠,但自主权其实很大),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