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0 三吴佳丽地

    0140 三吴佳丽地 (第1/3页)

    六朝古都近在眼前,官船已由运河拐入长江。

    杨陵走上船头,眺望远方,明媚的阳光下,江水悠悠而来,两岸绿草红花,一片生机盎然。

    忽然,一阵笛声传来,笛声时而轻快飞扬,如鸟语花开,时而低回婉转,好似情人的低语缠绵,飘渺的笛声悠扬动听,似乎就在耳畔盘旋,当真有绕梁三日之感。

    杨陵循声望去,只见一白袍书生矗立在后边船头,衣袖随风摆动,低眉横笛,嘬唇而啸,虽然看不清眉目,但江风拂过,袍袖翻飞,风姿飘逸过人。

    杨陵怔了一怔,随即恍然,不禁笑道:“这位莫夫…成姑娘倒也识趣,她既扮作男人,到省了我许多闲话。柳彪!”

    柳彪应了声是,高文心妙目会递,横了那船头‘公子’一眼,嘴唇不禁微微一晒。

    杨陵瞧见她不屑神色,心中也知道她从小受的是真正的大家闺秀教养,若不是无辜逢了大难成为卑女,他和黛楼儿那样的女人,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知差了多少级,在她心中就不可能瞧得起黛楼儿那样的女人的。

    高太医的权势虽远不及莫清河,但是那种清白高贵的身份,莫清河就是富甲天下、权倾朝野,也是无法及的万一,更遑论身份更加低贱的黛楼儿。

    算了,反正一进城就要各奔东西、彼此在无见面相处的机会,文心是否对他鄙夷轻视,他也懒得去说教纠正了。

    其实象黛楼儿这样的青楼名妓,除了相貌出众。大多有一技之长,或长于诗、或长于画、或长于音乐、或长于巧辩,更有人连兵书战策也习的精熟。

    其水平比起许多中举的才子也不遑多让,身为最卑贱的妓女,却拥有这样的才情。若不是杨陵始终怀疑他对莫清河的恶性早有耳闻,甚至为了讨好取悦与他也参与其中,以他的为人是不会狠下心来只答应将他护送到金陵,至少也会过问安排他的居处,毕竟他现在一介女流,抛头露面多有不便。

    杨陵吁了口气。走到船舷旁,扶着被太阳晒的暖洋洋的船帮,忽的瞧见前方足足有七条人工开掘得笔直得宽河只通向长江中来,七条河彼此距离还并不太远。

    杨陵不禁有点奇怪得问道:“那七条河是什么地方?怎么在这么近的地方连掘了七条河出来?”

    柳彪也不知道原因,忙招手唤过杭州府派来的领航船工,那船工听了问话,忙毕恭毕敬得道:“回禀大人,那不是河,而是作塘,后边那大片树林中便是龙江船厂。咱们大明出海的宝船便是那儿造出来的。”

    杨陵惊讶大喜,连忙吩咐道:“停船停船,快快靠岸,本官要去船坞瞧瞧。”

    当下船工便于前边的大船联系。三艘船在江边缓缓停下,放下踏板,杨陵匆匆上了堤岸,柳彪带着二十多个番子岁随下船来,杨陵唤过方才那个船工问道:“此地你可熟悉?前方还有多远,可否带本官去瞧瞧?”

    船工道:“小的常常跑船,虽说没去过里边,可是听说沿着这作塘走下去。不过旬里便是船坞,大人想瞧瞧,小的便陪你去看看便是》”

    这时,一个白袍公子持着把折扇走进两丈开外,拱了拱手道:“大人是要在这里停歇一番么?”

    杨陵瞧了一眼,不自觉怔在那里。方才在船上他已经认定后边船头吹箫的人必是黛楼儿乔装改扮,看那身材也极相似,可是现在近在眼前,仔细一瞧,这年轻公子头粟白玉冠带,眉目清朗如画,一身银白色的公子轻衫,腰畔挂着翠绿的荷花玉佩,此外再无任何装饰。

    虽说他唇红齿白极是俊逸,可是英眉朗目,哪有一点脂粉气?这分明是男人了。

    杨陵忽地想到黛楼儿说他要迁居远行,便连男仆也不方便带,怎么船上有个年轻男人,莫非他们……

    他怀疑的大量着男子,拱手道:“公子是从后边船上下来的吗?不知高姓大名……?”

    那位公子一双凤目霍的睁大了,惊奇的看了他一眼,然后吃的一笑,忍俊不禁道:“草民姓成,承蒙大人关照,慨然应允携带我同往金陵,怎么大人才行了一天多的路就……就如此贵人多忘事么?”

    杨陵瞧‘他’那忽的一笑百媚横生,若说是男人可真成了人妖了,这才恍然大悟,这个黛楼儿好厉害,这决不是什么易容术,一认出他身份在看他眉眼五官,虽然精致俊美,但与黛楼儿相貌仍有八分相似。

    可是他只是将穿着打扮改变,眉毛嘴唇巧加修是一番,那神情气质便再也看不出半点女人味,以至明明容颜未改,瞧来却已完全判若两人,甚至连声音也变得中性得很,竞连自己也看走眼。

    杨陵听他以男人口吻说话,便惊笑道:“原来是成公子,眼拙眼拙,你穿上……呃,换上这套衣衫,一是看走了眼,呵呵。是呀,这一路行船也有些乏力,我听说前方是昔年郑和下西洋是造宝船的地方,所以想去瞧瞧。”

    黛楼儿一双秋水双眸投住在他身上,神色间觉得有趣,他深深望了杨陵一眼道:“大人对船坞如此有兴趣,莫非也喜欢扬帆远航、纵横海上的生活吗?”

    不待杨陵回答,她的眼睛就向那郁郁葱葱的丛林看了一眼,说道:“草民对郑和宝船的事略知一些,可否为大人向导那?”

    杨陵是不愿和他走在一起,可是以他的身世经历,现在也没有养成那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丝毫不在乎他人脸面的态度。

    黛楼儿既然主动提出。他也不便拒绝,只好点点头道:“好,我只是去见识一番,成……公子如果坐船气闷了,不妨与我同游如何?”

    黛楼儿手中折扇刷的一开。又悠然合上,眉尖一条,甚是欣悦的道:“能陪大人同游,不胜荣幸之至,大人请。”

    杨陵地点头,无奈的瞧向柳彪、郑百户你人。这几个亲信都是知道黛楼儿身份的。一见大人瞧向他们,都立即很没义气的转过脸去,看天看地看风景,就是不看他的眼神。

    杨陵本指望他们能不着痕迹的隔在自己和黛楼儿身旁,一瞧他们这副德性,心中不禁暗骂了一声,硬着头皮走过去于黛楼儿并肩走在一条作塘旁的土埂上。

    黛楼儿于杨陵并肩而行,举止步态丝毫看不出女态,初次相遇时那水一般柔美的样子全然不见,一个人的形态举止可以作出这么大的改变。杨陵虽知她在青楼必定有所训练,心中仍觉惊奇不已。

    黛楼儿便走便道:“大人。郑公公昔年七下西洋,到过古里、溜山、麻林、刺萨、天方等藩国。他的事迹我们江南人说起来可都如数家珍。”

    杨陵点了点头,瞧见两旁合抱的大树笔直参天,生长应该至少也有数十年了,但那一望无边的密林棵株之间整齐有序,似是人工栽植,不禁有点奇怪,古代也有植树造林吗?

    黛楼儿瞧见他注视之处,立刻会意道:“那些树木都是洪武年间朝廷栽植的,本想百年树木。用来做造船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如今却只能任其生长、无人过问了,听说龙江船厂现在只作二桅、四桅的小船,而且朝廷所需的船只有限,那些世袭的船工生活无着,大多数都在沿江另求生存……”。

    杨陵不禁摇头叹息道:“可惜,我们大明水上军力昔年堪称天下之冠,可如今……,唉!在海宁时我见那些倭寇乘着些破烂不堪的船只便千里迢迢赶来劫掠,若时我们又一支厉害的水师,哪里容得他们嚣张?”

    黛楼儿见他一脸憾意,不禁浅浅一笑道:“如今大明也有水师呀,只不过……只是用来妥靖海疆,追缴犯禁出海的商人、渔民,那船只能在近海巡戈,经不得海上风浪的。”

    杨陵想起吴济渊对海上通商的态度,似乎江南一代的士绅和百姓民风开放、意识先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