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八路军节度使——第十二章:旌与节(4)

    第二卷:八路军节度使——第十二章:旌与节(4) (第2/3页)

渐渐从自己的记忆库中消失掉,若是不趁还好记忆力还行的时候将这些知识记录下来,自己就真的白穿越一回了。

    李护前几天正式被李彬解除了奴籍,正式和李文革搬到了一起来住,负责整个节度府的安全保卫工作。此刻他进来禀报李彬来访,李文革收起了笔墨纸张,请李彬进来叙话。

    看了李彬带来的这一大摞履历,李文革轻轻一笑,道:“……真是趋之若骛啊!”

    李彬也一阵冷笑:“无论盛世还是乱世,都少不了想要当官的人。这些日子老夫家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今日便是来寻你商量一个对策的!”

    李文革皱着眉头想了一阵,道:“想在军中任职的这些人。都是些甚么人?”

    “世家子弟,原彰武军剩下来地军官武,大致便是这两类人!”李彬抚着胡须道,“麻烦啊,答应了他们,刚刚有了些新气象的军队立时便又变得乌烟瘴气,不答应他们,只怕这批人就要聚在一起暗中牢骚埋怨。有他们在底下煽风点火。甚么事情都不要想做踏实!”李彬沉思着道。

    李文革又想了一阵。展颜一笑:“左右都是迟早要办的,不如趁着这个时机办起来……”

    李彬斜眼看着他道:“这么快你便想出法子了?”

    李文革笑着道:“说来也简单,这些谋求军职的履历都放在我这里,观察尽管回覆这些人,就说要他们等消息便是。”

    李彬一愣:“你却要如何回覆他们?”

    李文革沉思着道:“设镇之初,我便一直在琢磨着在丰林山上建一座六韬馆,隶属军镇直辖。用以培育职业军官团队,以后再要担任军官职务,除战场直接擢拔之外,一律要进入六韬馆参与学习兵法战术,修习指挥节制之法,自六韬馆及业,授予从九品下陪戎副尉衔,为学员兵。而后再据军功才力逐级提拔任用。便是在战场上临时提拔的检校军官。也要进入六韬馆学习及业之后才能扶正,否则依旧只能检校。这个六韬馆设立起来,军中有将校之才的军士。地方上愿意投笔从戎的儒生,还有这些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军队的世家子弟和旧军官,都把他们塞进六韬馆去学习训练,即便是此刻身有官职地,入馆后也只是学员。及业后才能根据原职务安排相应职位……”

    李彬皱眉道:“这法子能够有效么?”

    李文革一笑:“观察尽管放心,这六韬馆中训练强度之高,及业标准之严,绝非寻常人能够忍受。这些人若是受不了中途肄业,须怪不得你我,我们给了他们机会,是他们自家不争气退缩了;并不是我们不肯安排他们进入军队,而是他们自己认为自己不适宜进军队。观察想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李彬笑道:“若是他们真个熬了过去,真个及业了呢?”

    “录用——!”

    李文革斩钉截铁地道。

    “只要他们能够及业,便证明他们已经适应了我们手下这支新军队地军规军纪和训练强度,同时也证明了他们有成为军官和指挥员地资格和条件,既然如此,当然要录用。只要是人才,八路军都会不拘一格酌情使用,英雄不问出身,世家子弟固然不比大头兵高上一头,却也不至于成为被歧视之理由。这些人都是有读书条件的人,他们的文化程度要比普通的兵士高上许多,受识字所限,目下这些营队官当中的大多数日后很难成为师团级大部队的主官,但是这些学员当中,这个比例在未来会很高。只要是好钢,总能磨练出来……”

    李彬点了点头:“既然你有信心,老夫自然没有话说!”

    他将上面一摞履历放在桌子上,拿起下面的一摞道:“这些求为文职地怎么办?”

    这次李文革却没有想,笑道:“除了节度判官和各县的亲民官,其余押衙、记室、文案、长史、司马这些职务头衔,观察可以随便许给他们,不用吝惜!”

    “啊——?”李彬顿时皱起了眉头,“如此胡闹,州府还要不要运作了?”

    “州府用不上这些闲官了……”李文革摇着头道。

    见李彬不解,李文革笑着解释道:“我准备改革州府的官制,周政实权未来将归于诸曹科官员,这些复杂繁冗职权混淆夹缠不清的官职名号以后便都不再用了,左右不过是个没有实权的名义,连俸禄都没有了,他们那么想要,给他们就是。”

    “改革官制?”李彬顿时又吃了一惊。

    “是——”李文革点头道,“州府治政,要分出层级,分出专司,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此冗官冗员过多不说,许多地方职权交错,容易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