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八路军节度使——第十六章:国之根本(2)

    第二卷:八路军节度使——第十六章:国之根本(2) (第3/3页)

手:“其实朕年前就想定了,一定要把你召回来,即便不禅位,也要让你提前接掌军政大权。否则

    突然倒下,国家不能没有主人,朝廷不能没有储君。有皇帝……秀峰兄不懂。朕懂。所以这次朕宁可让他不舒服,也一定要把你召回来……”

    说到这里,柴荣很识趣地住了口,郭威见状笑道:“你放心,该朕做的事,朕不会推到你的手上。其实朕已经安排好了,只是一直在等一个契机。时候一到,朕便会给你一个交代,给朝臣一个储君。君贵。这一番回京。你便不要回去了,住回自己地府邸,等待后命吧!”

    “儿臣遵旨!”

    柴荣起身正欲辞去。郭威突然问道:“延州地新任节度使李文革进京述职,就住在界北巷,你知道么?”

    柴荣忙答道:“儿臣刚才在东华门见到了此人,是赵匡胤引荐的!”

    郭威皱起了眉头:“赵匡胤?”

    柴荣道:“赵匡胤那几个狐朋狗友约了李怀仁今晚在铁屑楼宴饮,故此李怀仁见了他打招呼。这才说了几句话!”

    “这个杀才……”郭威这才释怀,笑着骂了赵匡胤一句。随即敛容问道:“你看此人如何?”

    柴荣摇了摇头:“没说几句话,也看不出甚么,只是此人年纪比儿臣还要小,身上却有一种饱经沧桑的气质,看来是经历过大事的。”

    郭威点了点头:“朕今日召见了他,就在这崇政殿里对答了半日。”

    “此人年纪虽轻,却是关陇李氏的嫡系子孙,家学渊博,与军事颇有建树,眼界宽广,心存仁厚。在年轻一辈的大臣里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西北有他在,朕估约着定难军再难作乱。他是实权藩镇,朝廷节制不了,不过笼络得好了,此人日后或许会成为你地一大助力。练兵用兵,此子有许多常人所不能及处,他对付平夏部的方略,朝中这些大臣是绝想不出来的。折从阮那老家伙表面上谦恭,其实心里面孤傲得紧,能够让他另眼相看地人才,自然不是泛泛之辈,你明日去馆驿拜访拜访他,要放下身段,也不要说是朕地意思。你在朝中根基尚不稳固,趁着朕还在,多笼络几个臂膀总是好的!”

    柴荣沉吟了一下,道:“父皇,儿臣听说过一些此人的事情,儿臣想,或许应该将此人留在朝中任职,别地儿臣不知道,不过若用此人出典禁军,其练兵的长处便能够得有所用。也避免了他在地方上坐大。一旦这个新的藩镇成了气候,儿臣恐怕朝廷再要调他进京便不容易了!”

    郭威看了他一眼,淡淡笑道:“你虑得是,藩镇乃是朝廷心腹之患,藩镇不除,北伐便不能轻举妄动。不过一来此人现在只有延州一镇之地,二来党项人威胁关中非只一日,折家虽然如今也在延州,然而折家本身孤悬域外,朝廷管起来更难。延州毕竟接壤,收拾起来容易一些。总有一日要调其回京的,不过不是今日。此番他进京献马,一口气献了一百匹上等战马,其诚意可见一斑,朕若现在将其留在京中,周围的那些大藩镇,日后只怕没有一个再敢进京。这件事情现在不能做!”

    “……你现在地第一要务是要笼络住他,他对你的印象不错,刚才还向朕建议把你召回来。王秀峰和他结了仇,实在愚蠢之至。此人性情宽和仁厚,做事情有余地,高家是他地死敌,他都不曾斩尽杀绝。有这层心胸气度,便是入中书做个宰相朕看也够格。一来他刚刚做了节度使,报效建功的心很热切,二来党项还没有臣服,朝中局面还没有稳定,现在调他回来,既不利于西北边事也不利于朝局稳定。秀峰对他很是反感,朕现在留下他,秀峰会起疑心的。”

    “所以——这一次朕不但要放他回去,还要给他西北安抚之权,叶吉族的叛乱要靠他平定,西北的盐道畅通要着落在他的身上,灵州那个畜生也要由他去代朕惩戒,定难军更要仰仗他对付。这是大局,至于藩镇,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削藩暂时削不到他的头上。朕倒是觉得,日后你若是要削藩,此人或许是个出力之人也未可知……”

    “你现在的事情……”郭威的表情越加严肃了,“便是一一去拜会这些外藩或者其留京的宅集使,还有禁军那几个老将,一定要谦恭有礼,对有些人——像郭崇韬,要执晚辈礼节,懂么?”

    “儿臣遵旨!”柴荣垂头领命。

    “至于李文革——这是朕留给你用的人才,朕活着不会再给他更多的封赏了,也不会给他封爵,一切都留给你登基之后去加恩。”郭威淡淡笑着道。

    “这个人能打仗也能治军,临战阵克城池,他的才略一般,你要北伐,他却是少不了的人才——那是个枢密使的材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