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八路军节度使——第二十章:向北(2)

    第二卷:八路军节度使——第二十章:向北(2) (第3/3页)

用的机动兵力都显得捉襟见肘。让他们动员起来应急,还是做得到的,但让他们长时间保持这个状态,就很难了。这个冬天过来,今年拓跋家根本没有打大仗的本钱。我们现在闭关,拓跋家或许会诧异惊骇,或许会举族动员备战,这个不难,但是让他们维持这种备战的状态一个月到两个月,非拖垮了他们不可。”

    魏逊默默听着,没有插话。

    “……退一万步说,即便他们挺得过去,此刻起就开始动员备战。等到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之后我们真的动手发兵之时,敌军的心态早已疲惫了。一支等待战争的军队,等了一个月战争还没有到来,从上到下都会产生错觉和疲态。那时候我们的发兵才能显得突然,战果才可能会更加丰富……”

    魏逊缓缓道:“就为了这么个目的。就禁绝商旅封闭州境?这可是亏本地买卖!”

    “我们亏,拓跋家更亏!”沈宸干脆地道,“我们亏,但是我们亏得起;拓跋家也亏,但是他们却是亏不起的。”

    “大人原本是想用两年时间挤死拓跋家,如今不知为何,他却突然改变了主意,要快刀斩乱麻一战解决平夏问题。既然如此,我们便要顺着大人地思路做事情。今年最大的事情绝不是将庆州收入囊中,而是出兵北伐,将平夏四州以及大漠北边的三受降城之地纳入大人麾下。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少死人。趁着还没正式开战,先耍着拓跋家玩一把,有何不好?”沈宸道。

    魏逊倒吸了一口气,问道:“若是封境一个月,州府地财政最少要损失数万缗钱!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沈宸毫不犹豫地道:“将士们的性命不能用钱来买。我们提前一步戒严,敌人便会过早进入备战状态。如此真到了出兵地时候,敌人反倒因为长期备而不战疲惫松懈了,我们才能做到在战略上出其不意……”

    “我觉得你有些想当然!”魏逊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沈宸笑笑:“打仗其实是个细致活儿,战前靠算,兵力兵器。天时地利,这些都要一样一样地算;真正打起来,七分靠骗,骗得敌军部署失误,我们才会趁隙下手。即便做不到这一点。也要骗得敌人乱了步法节奏。我们北伐的准备起码要进行一个月,这一个月内敌人若是得不到准确明晰的讯息,便会坐观其变。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敌军若是提前作出反应。一个月空耗士气粮饷。是十分不划算地。敌军若是暂不做出反应,我军发兵便可收取出其不意地效果!”

    魏逊道:“照你的说法。我们封境戒严,无论敌军怎么应对都是输!”

    沈宸点点头:“是这么回事。敌军地反应,只需看青岭门方向的动静便可知道!”

    “大战之前阻隔消息往还,是很自然的道理,也是兵法中常用地手段!”沈宸淡淡道。

    魏逊道:“战前靠算,战中七分靠骗,还有三分靠什么?”

    “三分靠胆!”沈宸淡淡道,“该算的都已经算到,该骗的都已经骗了,剩下地就是双方拼胆略拼勇气。大战一起,两边自然都要拼命隐藏自己的主力和攻击目标,这时候敢不敢出手就是关键了。对于那些瞻前顾后的庸将而言,这个胆字尤为难得。好的将军总是喜欢亲上战场,不是为了炫耀勇武,而是为了能够掌握敌军虚实的直接凭据。何处虚何处实,只要打上一仗,立见分晓,这是无论如何骗也骗不过去的。将军处在第一线,随时可以根据试探的结果调整部署决定对策。若是仅仅依靠斥候,经过了别人的眼睛耳朵和嘴巴的东西总是没有直观的印象,决策地时间也拉长了,这样打仗,很难打赢……”

    魏逊轻轻吁了一口气,又问道:“这伙莫名奇妙的胡夷究竟是什么人?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州治之内?事先没有半点征兆,人数还如此之多,居然令我们忙了个手忙脚乱……”

    沈宸怔怔想了半晌,缓缓道:“他们是谁,从哪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疏于防备,对于芦子关过于有信心了。居然忘记了天下没有绕不过去的关隘这个道理……”

    “可是凌普不是来口信说芦子关方向的党项兵没有异动么?从昨日到现在,捉地俘虏已经有三百余人,这么多人,不可能是从西北那片大山里绕过来的吧?即便能绕过来,凌普也万万不会发现不了……”

    魏逊的分析确实合乎情理,沈宸发了一阵呆,突然扭头冲着门外喊道:“给我备马——”

    “你要去哪里?”魏逊一愣。

    “去拜访折令公——”沈宸若有所思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