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一代天骄——第二十一章:银绥线(8)

    第三卷:一代天骄——第二十一章:银绥线(8) (第2/3页)

    阿罗王摇了摇头:“三十年前我们怎么打地,今天便应该怎么打。不能因为敌人人少就轻视敌人,事实已经证明,这个年轻地新敌人十分凶狠狡猾,稍不留神,我们就会被其削弱乃至吞并。”

    拓跋彝殷怔住了:“老叔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像三十年前一样,把分布在四州境内地八大部落所有的人丁和牲畜全都集中到统万城来,坚壁清野,然后躲在坚城之中等待敌人来进攻?”

    阿罗王点了点头,随即叹息:“这场战争一开始就应该这样打,可惜的是,这一次的敌人比三十年前的敌人聪明得太多了,他们没有给我们收拢部族地机会。如今房当、费听、野利三家是不可能收拢来的了。绥州的拓跋家部众命运也已经注定。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将剩余的三家部众和银州的拓跋家部众收拢来统万城。虽然晚了点,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拓跋彝殷皱起了眉头:“但是那样的话,我们会失去绥州和银州。”

    阿罗王看着自己的侄子:“难道我们还没有失去吗?”

    拓跋彝殷不解地摇了摇头:“东线地局面虽然紧张,房当家毕竟还在,李文革要想啃下绥州,至少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这已经是极限。他若贪心不足还要挥师北上夺取银州,那就是自寻死路。我军只要将兵力集结。可以自横山以西任意选择方位对李文革的粮道进行袭扰攻击。到时候李文革兵疲粮尽,还能玩出何等花样?”

    阿罗王缓缓摇头:“这一仗一开始,我们就已经失去银州和绥州了。你说的战法,当然是好战法,但是却未免一厢情愿了。第一,我们如今得不到横山东面的确切消息,敌人有多少兵,有多少骑兵,运粮路线是什么样子的。防区如何划分。这些全都不清楚。在容纳了野利家之后,李文革手上最少能够动员起六千到七千的兵力,而且其中至少有四千到五千是颇有战力的强兵。以这样的实力,控制绥州是很容易地,遮断横山也并不困难。我们集中兵力,虽然可以选择一点进行攻击查探,但很难在短时间内击溃或者歼灭敌军一部。李文革不会那么傻,他不会不管不顾北上银州。把屁股亮出来给我们踢地……”

    “若如此,银州岂不是保住了?老叔为何连银州也一并算丢了?”拓跋家族长十分不解地问道。

    阿罗王凝视着自己的侄子,轻轻道:“谟宁令。到了这个局面了,火山王还会继续做低眉顺眼的顺民吗?折掘家——会放过着个削弱我们的天赐良机吗?”

    拓跋彝殷腾地站了起来,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手脚却一片冰冷,浑身的血液在这一刻似乎全部凝固了……

    广顺三年五月二十四日,麟州城头。

    火山节度使兼麟州刺史杨弘信扯下了悬挂在敌楼之上的汉旗,随手将旗子掷落城下。那旗子飘飘荡荡。坠落在城外三千杨家虎贲脚下的尘埃中。

    一阵狂风吹来,吹得城头身形消瘦地杨弘信一阵摇摇欲坠。

    杨弘信猛烈地咳嗽了起来。跟在他身边的弱冠少年,他的次子杨重勋上前一步,掏出一块白色丝帕递过去,杨弘信接过来捂住了嘴,随即撇开手。杨重勋看得清楚,雪白色地丝帕之上,一抹鲜红惊鸿一瞥便被父亲握在了手中。

    “阿爹,下去歇息吧,此处有孩儿呢!”杨重勋扶着重病中的父亲,满心酸楚地道。

    杨弘信摇了摇头,站稳了身形,一把推开了儿子,眼睛中闪动着神采,声音响亮地发令道:“将大周的旗帜升起来——”

    随着一阵密集而雄壮的军鼓声,后周的大旗缓缓升上城头……

    杨弘信站直了身躯,在城头上迎着猎猎北风,大声对城下的三千儿郎高喊道:“河曲杨弘信,今日在此立誓——”

    三军肃然——

    “麟州军民,河曲杨氏,自即日起归附周祚,自今而始,麟州戍士,再不向契丹虏夷让半寸之土,再不向太原刘氏纳一粒之黍——皇天厚土在上,若违此誓,譬如此指!”

    说话间,杨弘信已然抽出了佩刀,毫不犹豫地朝着自家的左手斩了下去,只闻“笃”地一声响,这位病骨支离地麟州刺史左手食指已然随着先前的北汉旗子一道坠下城头!

    火山君——威武——

    三军齐齐呐喊——扶着父亲下了城头,杨重勋一面手忙脚乱地为父亲包扎着手上地伤口,一面满脸不以为然神色的责怪神色。

    杨弘信流的血并不多,好歹擦拭了一番,断指处便被包扎了起来。

    “老了,没有多少血可流了……”

    杨弘信却没有丝毫疼痛的感觉。只是轻声自嘲。

    “阿爹,这种事情,本应儿子代劳的——”杨重勋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