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一代天骄——第二十五章:君权神圣(5)

    第三卷:一代天骄——第二十五章:君权神圣(5) (第2/3页)

霸七雄,化外蛮夷虽然强悍,亦不得窥视中原门径。至嬴政焚诗书,刘彻统儒道,诸夏文明停滞,百家争鸣局面不再,化外之族方才得以立足壮大,乃至竟成中国千年来之大患……”

    “你这是强词夺理,百家归于儒,乃是大势所趋!”韩微坚持道。

    “我没说儒家不好!”李文革摇了摇头,“儒家原本是好的,孔子孟子,皆不是坐而论道不尚实际之辈。然则没了竞争一家独大的儒家,便如同荒野之上天敌尽去地狼群,爪牙皆断,有坐守遗泽之力,无积极进取之心,这样的儒家。早已失了圣人立儒的本意。自己给自己画个圈子圈起来,那不是坐等人家打上门么?如此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也就一点不稀罕了!”

    “所以万世之罪,罪不在儒家,而在儒家之一家独尊!”李文革冷冰冰地道。

    韩微发现自己与李文革的辩论无意之中已然跑题,他本不属于传统地儒家学派,此时却不由得本能地替儒家辩解起来:“儒家也并非一家之言,其实道家之无为,法家之规制。乃至纵横家之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在儒家中均有所体现。便是义利之辩,千古亦未尝有定论,怀仁以儒家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相责,却也不能指鹿为马吧?”

    “那是不同的!”李文革摇着头。“百家之所以争鸣,争的便是一个治天下之权。儒家内部道统之争,不过是对已经获得的权力进行再次分割,且多是在外力压制之下。就像若非天下大乱,似启仁这般的纵横家焉得能在儒家内有这么一席之地呢?”

    “我不是纵横家……”韩微有些气恼地道。

    “我也没说儒家不好!”李文革微笑着解释道,“儒家既然能为百家之首,自然不会是坏学术。因此不好地并不是儒家,而是如今这般儒家一门独大压制其他学术流宗的局面。汉武帝更化改制,弃黄老而取儒家。原本用意是好地,然则取舍之间竟将百家尽行罢黜。这却是贻害千秋的大过失。”

    韩微哑口无言,他本来就不是学术纯正地儒门子弟,若是秦固在此处,或许会以“正邪”为立论根本和李文革争论上一番,但是他就没有这兴趣了。自幼便见惯了乱世纷争的韩微,对那些微言大义地经史早已不屑一顾,本来就不是自家事,又何必费尽唇舌?

    “这个装神弄鬼的黄冠,如何处置?”韩微将话题由虚无缥缈的哲学问题转向了实实在在的外交难题。^^^^

    李文革不肯和北汉私下结盟地态度十分明确,按照这个态度。似乎应该将此人交给朝廷才是!

    李文革想了想。缓缓道:“你可以和他谈谈,结盟不可能。不过通商倒是可以考虑!”

    “通商?”韩微的眉头皱起了一个“川”字。

    这实在是个匪夷所思地想法,北汉自家穷得掉渣,老百姓一个个瘦得如同人干,和这样一个政权之间通商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实在想不出来。

    “河东十二州不是江南也不是塞北,既没有粮食丝绸也没有牛羊骆驼……”韩微淡淡说了一句。

    李文革摇摇头:“我们并不是要从他们手中买东西,而是卖给他们一些东西!”

    “卖给他们东西?我们有什么可卖给他们地?”韩微更加不解了,延庆可以说是天下最贫瘠的土地之一,特产极少,在如今这种连粮食都还要进口地情况下,除了那种被研发出来不久的四轮马车之外,实在不知道有什么是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韩微觉得,北汉父子不是南唐君臣,四轮马车这种奢侈品他们未必会感兴趣。

    李文革却不愿意再细说了:“买卖什么,你和尊夫人还有令舅去探讨,我只说一样,延州的商队必须能够自由往来于代州、岚州、忻州,这是底线!”

    韩微摇了摇头,没再多说话,行人参军不是州府官,无权质疑节度使地决定,既然节帅已经定计,怎么执行就是下面人的事情了。韩微心中稍稍有点欣慰,李文革总算有点主君地意思了,这位太尉平日里实在是太缺乏作为一方军阀的威严与自觉了。

    “朝廷还没有消息传回来?”李文革问道。

    “没有,陛下将延庆上疏发到了丞相府,冯令公还在称病,不过倒是有一则外藩的消息,值得重视!”韩微淡淡答道。

    “哦?说来听听!”李文革来了兴趣。“王殷回京了,带了五百甲士!”

    天雄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殷此番进京甚是招摇,不仅摆出了节度使的全副仪仗,同时还带了两营亲军随行,这么大的规模,馆驿是肯定住不开的,于是整条界北巷的民居都被征用。京城的百官黎庶人人侧目。而这位邺帅却丝毫没有因为扰民有所愧意,反而在进京当日便上表请求皇帝在京师赐予其宅邸。

    王殷地幕府比起李文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