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一代天骄——第二十五章:君权神圣(6)

    第三卷:一代天骄——第二十五章:君权神圣(6) (第2/3页)

地法子不可谓不仁慈,基本上对于这些投降的异族他一个都没有滥杀,而是将这些人全数交给了折从阮带去京师。

    他也并非没有动丝毫手脚,将近五千匹精壮战马,八百副各式铁甲,两千多副步骑兵甲,七百多名外系族兵(其中大半是细封家族兵),一百多名鹞子武士,李太尉毫不客气地截留了下来,这些人和装备此刻都已经运回了延州本部,留下来的是一千五百匹马和三千头牛----这是李太尉留给夏州的种马种牛,李文革几乎一回到延州就发布了禁羊文告。延庆宥夏四州五年内不许养羊,现有地羊群则交给延州的商人们去向关东南唐后蜀交换粮食。

    这个时代的战马多是骟马,为的是性情温顺便于操控,党项部落当中只有那些骑术极为精湛地战士才不屑于骑着骟马上战场。而这样的战士并不多,除去那些久经磨练的鹞子之外也不过百多人,因此尽管平夏一战李文革缴获的马匹有上万匹之多,但其中骟马占了三分之一。其余除却母马之外能够作为种马地总共不过两千匹左右。此番一次性拨给夏州一千五百匹,已经是大手笔了。

    在吕端接掌了印信之后才获知,就在平夏城东北八里地地方,有一个驻扎了一万三千名流民的流民大营,这些流民正在无定河上昼夜不辍地轮班劳作---他们在修筑水坝和水库。

    这些人也是他的子民。

    一个子虚乌有的平夏城,一个拥有将近三万人口的聚居区……

    从城镇规模上,这根本就算不上县;从人口规模上,三万人口即便在内地京畿地区,也足称大县了。

    就在吕端到来的时候,一万八千名异族还处于被就地看管的状态。数千汉人奴隶们被简单地武装了起来,负责看管他们昔日的主人。这些人每天只能得到很少的食物---所谓很少,是指他们每天除了睡觉就不做其他的事情,这样除了时不时被饿醒之外倒也没有别地不足之处。

    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副作用就是----族群内部为了争夺口粮而发生地斗殴事件层出不穷,老弱妇孺在这种争斗中明显处于弱势,在吕端到来之前,因为内斗和饥饿而死去的党项人已经上升至了两位数。

    无论吕端有什么样的雄心壮志,他都必须迅速解决目前面临的困境,否则他这个布政和萧涯离这个判官就始终要坐在这个不知何时会突然爆发的火药桶上。

    吕端采取的措施是----以两千头牛和庆州的高绍圆做了一笔交易,将一批原本应该运往庆州的粮食通过水路运到了夏州来,在获得了这批粮食储备之后。吕端对平夏人口管理制度实行了一次简单粗暴的改革。

    他将五千平夏青壮按照十百千的简单单位编为河工调到了无定河工地上。同时从无定河边地河工中抽调了五千老弱妇孺回来,然后大笔一挥。将平夏城以东划为垦区,平夏城以西划为牧区,三千党项青壮在垦区内锄草垦荒,而汉人老弱妇孺和羌人老弱妇孺则混编在牧区进行放牧。

    同时,他从数千汉人奴隶当中选拔了五百比较强壮地,充实入萧涯离亲领的夏州按察曹治安科作为警察维护州治地治安刑狱。

    窘迫的现实状况让吕端这个饱读圣人之书的大儒不得不暂时放弃所有的政治理想,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施行严刑峻法。在吕端看来,目前夏州最关键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处置降番----实际上这个问题李文革已经替他解决了,在当家的贵族全数被编入俘虏队伍送往汴京之后,群龙无首而又面临生死一线的党项人若不想被从肉体上消灭便只能乖乖服从汉人的安排,无论是河工还是农垦原本都不是党项人的长项,但是做这个至少能够免于饿死或者被屠杀,生存的需求摆在面前,这些心怀不满的党项人暂时没有其他的选择。

    夏州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不能容忍任何闲散劳动力的存在。吕端曾经计算过手中的存粮和各种资源,结果是----无论怎么看,能够独力支撑上半年就是奇迹了。在这种情况下,平夏绝不能容忍任何白吃饭的人存在。

    因此老幼妇孺去放牧,青年男子去修河工开垦荒地,务必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UC电子书^首發^^

    从长远看,汉人的老幼妇孺参与放牧,一方面提高了劳动效率----这些人去干河工和垦荒无疑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则培养起了一支汉人自己的牧民队伍,若干年后,老人或许老死了,但那些少年长大成人之后便是合格的牧民,而那些妇女未来生下的孩子自然不可避免会受到母亲地影响而从小接受一些放牧的相关教育。久而久之,放牧将不再是党项人的专利,一支可靠的汉人牧民队伍地出现,无论是对李文革还是对中原王朝都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

    夏州作为新降州郡。团练使荆海在无定河工地附近驻扎了一个团练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