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一代天骄——第二六章:郭雀儿(1)

    第三卷:一代天骄——第二六章:郭雀儿(1) (第1/3页)

    “朕还没死,天塌不下来……”

    郭威将中书的请安折子随手放在榻上,似笑非笑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兵部尚书王易、枢密承旨魏仁甫、翰林学士窦仪三个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接话。

    自从皇帝生病以来,便罢了三朝,有明诏内外事白晋王决之,最近这一个来月,郭威索性连宰相们也不大见了,前些日子范质等人因王殷意外回京,上表奏请恢复初唐的中书门下宿卫制度,也被皇帝驳回了,朝野上下都在猜测皇帝的健康状况,这么个中外疑惧的当口,郭威的态度越发令人捉摸不透了。

    王易看了看身旁侍立的二人,想说话却又不敢开口。他接任兵部尚书还不到一个月,此次受到皇帝召见纯属意料之外。魏仁甫和窦仪则不同,这两人品秩虽低,如今却是实实在在的天子近臣,宰相们见不到皇帝,他们却天天都能见到。

    窦仪从广顺圆年开始便为皇帝草诏,是皇帝身边的老人了,此人文笔快捷性情谨慎,虽然没有大才,作为侍臣却是皇帝极信任的。魏仁甫今年只有四十二岁,正当壮年,如今枢密院正副使出缺,王仆以下便是他了,而王仆兼任开封府推官和晋王府詹事,辅佐柴荣主理中枢,枢密院的日常机要便均有此人权处分,虽然朝中知道他的人较少,但仅凭此人此刻能够出现在皇帝病榻前就可以知道,其前程绝非窦仪可比。

    晋王要用王仆,皇帝也需要在枢密院内有个能信任的臣子,此人难道便是?

    “冯令公的病还没好?”郭威轻声问道。

    “似乎还没有!”窦仪答道。

    “朕和他总该有一个好人,以前朕身子无恙,他病病也无妨;如今朕既然起不来了,他的病也该好了!”郭威的话语中似乎略带讥讽之意,语调却又平淡异常,听得三人均是一愣。

    “窦仪,你去令公府上。把朕这几句话告诉他!”

    窦仪愣了一阵。才惊醒道:“是。臣领旨!”

    “道济。王易说地这件事。枢密是如何议地?”郭威将目光转向了魏仁甫。

    魏仁甫没有看王易。恭谨地答道:“李文革是节帅。冯继业不是。其一也;李文革出兵平夏。是请了旨地。冯继业擅据盐灵。朝廷并未允认。其二也;李文革兼庆州。是为朝廷通盐路。冯继业出盐州。是以青盐肥自身。枢密合议。当允文革所奏!”

    郭威点点头:“王仆怎么说?”

    窦仪和王易听了这句话心中都不禁凛然。魏仁甫却全无反应。依旧规规矩矩奏道:“王仆以为。为朝廷威信计。当伐灵武!”

    郭威看了看王易。王易躬身道:“臣在禁中。与三位丞相商议。范相以为当伐。李湘反对。王相以为当允李怀仁所请!”

    郭威点了点头:“去过晋王府了么?”

    “去过了,晋王以为文革所请不宜驳。但亦不易颁明诏!”王易答道。

    “兵部的意思呢?”郭威问道。

    王易道:“冯继业此举形同举逆,不可姑息,若不讨伐,诸藩效仿,朝廷威信,荡然无存!”

    郭威嘴角浮现出一丝苦笑:“道济,你以为呢?”

    “不妥!”魏仁甫毫不犹豫地道,“李相虑的有理,朝廷没有多余地钱粮。禁军如今正在整编,出兵无论多少,对三司而言都是个大包袱。况且正值秋高马肥之际,契丹才是朝廷要竭力应对的大敌。”

    “那青盐呢?”郭威轻轻问道。

    “青盐的事情年初已有定论!”魏仁甫答道,“李文革护卫盐道,这是已经有明旨的事情,不宜再做变更!”

    “李太尉已经据有四州之地了!”王易轻声道。

    “尤其如此,更不宜有所更张!”魏仁甫这回没等郭威开口,直接反驳道:“武部。朝廷若是直接出兵。实则是直接告诉李文革和延庆镇,朝廷已经不信任他们了!”

    郭威笑了。

    魏仁甫十分认真地问道:“武部。若要平灭朔方军,需要多少兵力?”

    王易道:“不少于一万……”

    魏仁甫道:“枢密和殿前司以为至少两万!”

    王易无语,魏仁甫道:“实际上两万也远远不够,讨伐灵武,势必借道延庆,李文革允不允?假道伐虢的典故世人皆知,李文革岂能不知?”

    魏仁甫沉毅地问道:“武部以为,要应付李文革和冯继业两军,需要多少兵力?”

    王易叹了口气,他苦笑道:“魏大人说得是,臣计虑不周!”

    郭威轻笑了一声,今日议了这么久,他已经有些困乏了,这位大周天子缓缓道:“上兵伐谋,朕既然年初将边事托付给了李怀仁,此刻断然没有反悔的道理,这个意思,你们给范质他们说说罢!”

    “是……”三人齐声应道。

    十月地盐州,战争的味道已经从东部的山区渗透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