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股肱之臣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股肱之臣 (第3/3页)

总兵李如松出兵,率领精锐骑兵入辽宁,先行整合辽宁各部,入朝攻击倭寇大军。

    而且为了求稳妥,加大胜利的把握,朝廷还应该将驻扎在永平府的虎威军韩刚团一并派入辽宁,入朝作战。

    这个奏折这时候看来实在是太傻了,明明朝廷将主帅的位置给了你王通,今后大功独揽,你还要建议李如松入朝,而且让他整合辽宁各部先行发动攻击,这不是将一桩大功劳白白的送给李家吗?

    如果你王通做了主帅,将李如松的兵马划拨在指挥下,那个情况又是不同,到时候的功劳都是你指挥有方。

    现在这个情况,李如松肯定要被派到朝鲜去,而且会整合辽宁兵马先行发动,即便是定下统属,恐怕外人也会觉得李如松的功劳和你王通没什么关系。

    但这封上奏的时间才是朝中宫中最关注的点,算上京师到松江府的路程,也就是说,朝廷还没有下旨定下王通为援朝大军主帅的时候,王通就已经上奏,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王通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完全为大明社稷得失着想,这一件小事,却更加说明了王通的一片忠心,却更加证明了朝中任命的正确。

    兵事紧急,王通的奏折所说也是实情,朝廷从善如流,立刻下旨宣府总兵李如松率领本部精锐五千入辽,援朝抗倭,朝中大臣在你推我让之后,谁也不愿意去辽宁担这个责任,到最后无奈之下,只能是命辽宁巡抚徐广国统制兵马,作为总领宣府和辽宁各军,等王通到达后再做定夺。

    这件事已经在京师成了个笑话,朝野之间纷纷在传,如今推让是因为辽宁兵马胜负不敢确定,若是王通领兵,恐怕争先恐后的要做这个督师了,已经有说法,次辅沈一贯已经和方方面面打好了招呼,准备担当此任。

    ***************

    旨意到达了松江府,在辽国公府摆下香案,接下旨意。

    旨意上说的很简单,命令王通统兵援朝抗倭,其中有一处任命,任命王通为都督府左都督,都督府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虽然五军都督府很早就没有了实权,但这个位置却是武将统辖大军的一个象征。

    对于这次援朝兵马的组成以及各项方面,朝廷给了王通很宽泛的权力,准许他在大明各处挑选兵马组成大军,行军路线、后勤辎重一应事宜也由他来安排,军费军需军饷的筹措发放也都是王通自己决定。

    这样的权力相比于那个象征姓的左都督更加可怕,等于是这支大军的各项事宜在作战期间完全归王通节制,他无需对文官负责,而是直接在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对天子负责。

    所谓祖宗制度在这道旨意面前什么都不是了,可奇怪就奇怪在,从京师到地方,居然没有人对这个说什么,因为这么多年下来,大家都觉得以王通的身份地位来说,理应如此,而且不会出什么纰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