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掐敌咽喉

    第一章 掐敌咽喉 (第3/3页)

即日本海军的“大和”号战列舰在吴港海军船厂开工建造的第二天,帝国内阁首辅萧鼎昆在议政院发表了六十九年“国情咨文”,并且向议政院提交了《特种行业与资源贸易保护法》草案。

    按理说,年度“国情咨文”应该在当年年底,或者次年年初发表,萧鼎昆却将发表时间提前了一个多月!

    在长达五个小时的“咨文报告”中,萧鼎昆着重阐述了帝国面临的严峻局势,其中又以日本海军的侵略性扩张为主,强调了保证帝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拥有绝对海上安全对帝国本土安全,以及帝国的海上贸易,帝国的海外资源的重要性。

    随后,在对《特种行业与资源贸易保护发案》草案的辩论中,“共盟党”议政院领袖,以及议政院几个重要委员会的主席分别做了相关报告,都强调了限制重要资源与技术出口对保护帝国利益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与议政院以往的表现不一样,当天数百名议员放弃了休息,连夜审议首辅提交的法案。

    最终,在增加了三个限制行业,以及十七种限制出口资源之后,《特种行业与资源贸易保护法》在议政院以五百七十六票支持,三十七票反对的绝对优势获得通过。这次,一直与“共盟党”唱对台戏的“民业党”几乎全面倒戈,二百七十七名“民业党”议员中,有二百四十二人投了赞成票!

    后来,几乎所有史学家都认为,正是这份法案将日本逼到了战争边缘。

    作为一个资源贫瘠,国土有限,人口却不少的国家,日本几乎没有发展现代工业的基础。如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得到了美国的全力支持,日本甚至难以建立基础工业。另外,战后的《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使日本摆脱了“破产”的威胁,并且有足够的力量来发展经济,增强工业。

    战后,日本工业以加工出口为主。即大量进口资源,出口工业产品。

    到明历五百六十八年(公元1936年)的时候,大明帝国超越了美国,成了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当时,日本所需要的二十八种重要工业资源中,二十二种主要从大明帝国,或者帝国的附属国,海外领地进口。另外,日本生产的工业产品中,有四成销往帝国,或者帝国的附属国与海外领地。

    《特种行业与资源贸易保护法》几乎卡断了日本重要工业资源的进口渠道,其中钢铁、橡胶、重油、煤炭、铜矿石全都禁止向日本出口,高精度机床、重型水压机、高压锅炉、蒸汽轮机等机械产品也全面禁止向日本出口。

    仅仅一项法案,就使日本二十多种需要进口的重要资源减少了六成!

    结果可想而知,如果不设法改变局面,日本的经济将在一年之内崩溃!到时候,别说正在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就连日本海军都将土崩瓦解!

    对日本来说,唯一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发动战争。

    ****

    新书冲榜,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