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突击部队

    第三十三章 突击部队 (第2/3页)

特种部队就是从突击队演变而来的。

    可以说,当时几乎没人相信这样的突击作战行动会取得成功。避开敌人的了望所,四十八小时之内在昼间气温超过四十摄氏度,夜间气温低于零度,没有水源,甚至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穿越两百多公里的沙漠,并且准确到达目标地区。别说人,就连骆驼都不一定办得到。急行军之后,还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埋伏了一天一夜,直到最后关头才一举杀出,击败数百人的驻军,并且占领城镇。

    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整个作战行动中,突击队伤亡官兵数量不到五十人!

    后来,扫荡运河沿岸英军哨所的也是这支突击部队。

    当时,除了指挥作战行动的陆战队将领,以及帝国海军陆战队司令之外,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这支突击部队的番号,也不知道该突击部队的具体情况。

    直到大战结束三十年之后,帝国海军陆战队才公布了这支突击部队的相关情况。

    该部队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只有五百余官兵,全是从陆战队各步兵部队挑选出来的尖子,并且在战争爆发前,进行了长达两年零八个月的特别训练。

    海军陆战队组建该突击队的目的就是在战争中执行一般部队难以完成的任务。

    真可谓精钢用在了刀刃上。

    完全可以想像,如果没有这支突击部队,帝国海军肯定难以如此顺利的完成在苏伊士运河区的登陆作战行动,更不可能在五天之内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进展。

    也就在陆战队攻打库卜里的时候,英国政府做出了“迅速”的反应。

    有着“约翰牛”绰号的英国首相宣布,英国将派遣大西洋舰队进入地中海,协助法西军队攻打直布罗陀要塞!

    显然,英国人的反应非常“激动”。

    如同英法用苏伊士运河掐住了帝国进入地中海的咽喉一样,帝国用直布罗陀要塞掐住了英国进入地中海的咽喉。

    现在,帝国出兵攻打苏伊士运河,英国做出了针对性反应。

    用成语来讲,这就叫“围魏救赵”。

    英国人很清楚,如果法国、西班牙不果断出兵,意大利又在战争外徘徊不前,仅凭英国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守住苏伊士运河。如果丢掉了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将成为大明帝国海军的“内湖”。如果能够打下直布罗陀海峡,英国海军至少能到这个“内湖”里面游上几圈,不让大明帝国独占鳌头,同时也能对摇摆不定的意大利产生影响。

    这一招确实非常高明。

    问题是,英国海军的行动绝对没有英国首相的反应那么迅速。

    当时,包括英国在内的众多欧洲国家都没有预料到,战争会在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爆发。从各种情况分析,包括英国首相在内的绝大部分欧洲政治家与军事家都认为,战争最快也要到七十二年(公元1940年)年底才会爆发,甚至有一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