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万里歼敌 第二章 超大手笔(第二更)

    第八卷 万里歼敌 第二章 超大手笔(第二更) (第3/3页)

,找出了第三份文件。“这是几名舰长,以及各舰主要军官的个人档案,你好好看一下。等你从江南造船厂回来之后,我们再详细谈一下第一舰队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说不定,到时候会有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交给你。”

    “那我今天就去。”

    卫延年点了点头,没有再跟白佑彬罗嗦。

    当天晚上,白佑彬仅比秦孝东晚了几个小时到达江南造船厂。只是,秦孝东是去接收“海龙”号大型巡洋舰的,而白佑彬则是去“视察”正在江南造船厂做最后调试的“英宗”号战列舰,所以两人没有碰面。

    即便是在夜晚,“英宗”号战列舰都显得异常雄伟。

    相对而言,“皇帝”级乙型战列舰比“皇帝”级略微短一点,只是除非两种战舰并排停靠在一起,不然很难看出来。另外,“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的上层建筑明显紧凑得多,原本分散的两根烟囱合并在了一起,并且紧挨着航海舰桥。位于乙炮塔后方的司令舰桥显得更加矮小,而且肯定比“皇帝”级窄一些。最重要的是,“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取消了后舰桥,准确的说,是后舰桥与丙炮塔前方的上层建筑合为一体,显得很不起眼。如此一来,“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看上去就只有一座舰桥,而且所有的高层建筑都集中在舰体中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岛型结构。

    可以说,这样的上层结构在战列舰中是比较少见的。

    将上层建筑设置得如此紧密,目的只有一个:缩短舰长,在有限的排水量之内尽可能的缩小装甲保护区,从而增加装甲厚度,提高防护能力。

    至少在江南造船厂提供的设计方案中,“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的防护水平比“皇帝”级提高了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

    另外,在建造过程中,该级战列舰的水平防护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强。主要是在前期海战中,远战成为了主要的战斗方式,而在远距离交战中,接受穿甲弹“考验”的主要是水平装甲,而不是垂直安放的主装甲带。

    在白佑彬到达的时候,为“英宗”号配备的舰员已经在船厂住了近半年了。

    按照战时制度,战舰下水之后,海军官兵就将进入船厂,开始熟悉各自的岗位,并且参与部分建造工作,以掌握战舰的基本结构。这些,对提高战斗力,缩短建成后的训练时间,以及在战斗中的损管表现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另外,这还能够缩短舾装时间。

    因为来到船厂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所以白佑彬没有去“打扰”汪华华。

    到舾装码头上转了一圈,找到两名夜间执勤的军官聊了几句后,白佑彬就去了造船厂为他安排的宾馆。因为现在他已是海军准将,而且还是第一舰队的代理参谋长,所以享受到了“将军级”的待遇,造船厂的公关经理对他异常的客气。当天晚上,白佑彬就收到了两条“帝国”牌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