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压力

    第一百二十六章 压力 (第1/3页)

    三支勘探队,从埕岛7号井,一直打到了10号井。

    宋志军的报告也在胜利油田转了三个圈,直到人都回北京了,报告依旧在转,不仅让油田高层议论纷纷,也让许多中层领导心生疑惑。

    苏城的勘探计划并未受到阻挠,但他知道,这已经是林永贵所能做的极限了。

    胜利油田成立40年,始终未曾进行浅海油田的大规模勘探,一方面是海洋采油技术不成熟,一方面也是保守思想作祟。

    “如果勘探不出油田来怎么办?”

    这是大多数人的心声。胜利油田不像是大庆、长庆,它的底子薄,探明储量少,全靠着每年新增的探明储量过活。重点移向浅海,一旦两三年未有消息,整个油田都要面临危险。

    在此期间,各种福利和晋升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不仅是领导,即使是普通机关干部,遇到苏城的时候,也免不了关心两句。

    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晚探出油井来,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整个8月,唯一能将苏城从沉重的压力中解放出来的,就是与舒兰一起到海边玩。

    两个人可以拉着手在海滩上散步,可以看太阳,捡贝壳,爬岩石,玩抱抱,玩亲亲。

    17岁的少女,清新,靓丽,弹性十足。遗憾的是,埕岛离东营市着实不近。舒兰来往辛苦,苏城也不舍得她每天踩着露珠出门,赶着夕阳回家。

    由己及人,也让苏城充分体会到了勘探队员的辛苦。他有汽车。并能请到司机接送舒兰,普通工人却没有这样的条件。而且,许多勘探队员的家属不仅要上班,还要带小孩,照顾老人,埕岛尚算靠近城市的了,更远的荒郊野外,不同公路的地方。才是勘探队员们常去的工作现场。

    苏城对此无能为力,只能尽量增加勘探队员的返家频率,并提供班车和快艇接送。

    有一些工作,本身就蕴含着奉献。勘探队员、井下矿工、边防军人……如果说21世纪尚有职业选择的权力。那么,80年代的奉献者,往往是没有机会选择的。

    国家选择他们奉献,他们就奉献,没有跳槽。没有辞职,没有奖励。

    他们只能不停的干下去,直到自己爱上这一行为止,至少。辛苦四十年,临退休的时候。总会有些不舍,有些眷恋。哪怕是一瞬间。9月7日,又有快艇来。

    早有准备的10名队员笑呵呵的背上包裹,准备返程休假。苏城补充的勘探队员,正好能让队员们轮休的时候,还能保证效率最高。除此之外,三支勘探队也可互相调配人手。油田会战时期,往往一声令下就有几十台车,几千人奔赴平原,任何队伍之间,都能很快配合完善。

    这种会战特质是油田的传家宝,直到90年代中期都未消亡。

    苏城和沙鸣印一起将队员们送到岸边,就见船上已有五人淌水过来了。

    “何厂长?”苏城认出来人,是采油4厂的何根生,老资格的厅级干部,管辖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