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招聘完成

    第二百五十二章 招聘完成 (第2/3页)

们训练和自我训练的当口,大华实业集团继续改组成更具现代化的企业公司。采购审查委员会被分割成采购委员会和审查委员会两部分,并由采购部门进行具体的采购和信息收集。全集团供应链改善后,杜绝了债务降低成本的同时,还控制了产品质量。首先受惠的就是动力机厂和大华燃气公司。

    大华实验室内部的科学进度审查委员会被提升为集团直属部门,开始学习NIH的审批制度,组织了简单的同行评议流程。全部由科学家组成的评议会,中期进度审查,结案审查和评价审查都得以完善,无法达到要求的项目被削减资金和补助,不能产生效益的项目也有被砍之虞,稍稍有些放松的实验室,再度紧张起来。

    此外,一线工人的比例持续增加,减少的管理人员,要么下到基层去工作,要么到培训基地去,若有不愿意的,就自请离开。

    离开的人很少,却是大华实业第一次成规模的清退人员,而且是往昔的管理层,仅仅这点,就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苏城巍然不动,继续整合内部。在现在的情形下,资金和利润是相对确定的,要想拥有台塑一样的竞争力,这是唯一途径。

    也许是中文系的基因作怪,苏城在闲暇之余,会将整合过程撰写下来,自己读自己改,发觉问题就进行标注,然后再在战略部和董事局的会议上进行讨论。

    每当一项整合内容被确定下来,能够予以实施,苏城就会形成文字,然后发表到报纸和杂志中去。

    如果说,《大华实业推行CI》尚有跟风之嫌,不能引起企业界的重视,《大华实业集团整合概述》,《大华实业集团科研管理分析》,《大华实业采购三步走》等文章,就不能让人等闲视之了。

    很快有人发出了学习文章,询问和邀请的信函纷至沓来。

    舒兰已经上到了第三年,该到实习的时间了,就帮苏城整理文件,以为观政。她把信函分成四部分,政府机关的来信是一叠,国企的是一叠,民企乡镇企业的是一叠,最后还有一叠民间来信。

    每一部分,都有两本书的厚度。

    苏城到培训中心住了两天,回到临时办公的上*海国际酒店,就见地上全是信封,舒兰还在分拣。

    “全是给我的?”苏城也席地而坐。

    舒兰擦了一下额头,甜甜一笑:“还有从集团转来的,但内容是给你的,也都拿来了。”

    “这怎么看的完?”

    “那就找几个秘书帮你看吧。

    就怕有一些私人内容。”舒兰起身给苏城倒了一杯水,自己伸着小腰,好身材暴露无遗。

    苏城舔了下嘴唇,忽道:“舒兰,你要18岁了吧。”

    “快过18岁生日了,你要买礼物给我?”舒兰眼睛睁的大大的,笑道:“我要一个音乐盒,香港电视剧里常有的那种。”

    苏城心中涟漪,连忙说好,然后抓起一叠信件问:“都是说什么的?”

    “主要是想要学习大华的方法,还有一些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