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变动

    第二百六十七章 变动 (第2/3页)



    “苏董海沧计划要是停止了我们继续吗?”陈祖年第一个问了出来。几天前,所有都相信海沧计划能进行下去因为有中央大领导的肯定与支持,有政府的参与和策划。可是,今天的旁观告诉他们在经济领域,中央大领导也不一定管用。

    台塑敢耍着海峡两岸玩,对欧美人来说并不奇怪,对大陆人就有些出人意料。随之而来的则是怀疑态度,一个石化基地,确实有太多太多的东西需要考虑了,除了经济之外,还有政治的因素,地理条件的因素,在陈祖年等人眼中,有没有台塑的海沧计划是不同的。

    苏城有所预料了,他第二次肯定的道:“无论台塑是否继续下去,我们都会继续的。这是既定政策。”

    “我们不可能拿出70亿美元吧?”刘秋傻乎乎的问了一句。

    苏城无奈回答:“现在拿不出来。但我们也不用建台塑这么大的规模。”

    “那能拿出多少来?”除了刘秋,别人不会这样问的。

    苏城看向徐凤。

    后者犹豫了一下,小声道:“集团的现金储备在2000万到3000万美元之间,另有一大笔的石油期货。”

    说到了石油期货,苏城开口道:“期货价值大约有1.8亿。到昨天。”

    战争尚未开始,科威特已被占领。石油期货市场差不多就是随着联合国和美国的各种决议在变化。可以想见,这些决议产生的变化都不够大,石油价格终究是在一点点的下滑,直到多国部队全面出兵为止。

    苏城对这个时间节点印象深刻,因此只是保持着对期货市场的关注,并没有真正的介入进去。

    其他人以为是简单的套期保值,这也是石油商人最常做的,通过期货市场锁定自己的利润,以免遭受不可控的风险。等于是与期货市场签订的长期供货合同,非常方便。

    钟志根在胖计算了一下,道:“假如抵押大华实业的话,大概能得到2亿美元。

    油田兴许有10亿美元,但是……”

    “不能抵押油田。”陈祖年等人纷纷劝阻。刘秋都赞同道:“瑟坦油田是会下金蛋的母鸡,海沧的大乙烯……虽然也是下金蛋的母鸡,总没有那么划算……”

    石化产业的利润自然不能与原油生产相提并论。后者对资金和技术以外的要求可高多了。

    钟志根则补充道:“即使加上油田也不够。14亿美元是孤注一掷了,做大乙烯项目都不够,别说配套的炼油厂了。”

    听到这里,刘秋小声说:“如果资金不够的话,台塑退出,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国家会不会贷款给我们?”

    “刚才已经算上了国家贷款了。”张超提醒了一句。

    一群人坐在那里,开始冥思苦想。

    苏城很不地道的回了自己的房间。他其实不是特别担心资金的问题,原油价格高位运行数月,他从瑟坦油田赚到了大量的超额利润。接下来,原油价格走低,他也能从期货市场上攫取好处。而且,石化基地也不是一天建成的。7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先期也许只要几万美元就足够了,重要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