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变动

    第二百六十七章 变动 (第3/3页)

    这一点,大华实业的基础很好。

    但是,大华实业集团的其他人,却没人把期货市场当作是赚钱的渠道。就经验而言,大公司涉足金融赌场的,得到好运的实在不多。

    因此,所有人首先考虑的是银行融资的渠道,其次也是出售资产或借款——不用说,要用10亿美元的资金撬动70亿美元,困难是极大的。

    张超已在考虑如何劝说苏城放弃了。90%的负债率是很恐怖的事,除了铁道部这样的企业,普通企业是很难负担的。财务成本占据公司大部分支出的公司,要扭亏为盈将变的很困难。

    所有人都在思考,基于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并做出决定。

    对每个人来说,这都不轻松。

    到了晚上,大家准备休息的时候,毛主任亲自打电话过来通知:“苏董,明天请你到六号楼,讨论一下海沧计划。”

    苏城一下子从昏昏欲睡中清醒过来:“有谁参加?”

    “能源部、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

    “又是这四家?”

    毛主任无奈道:“你还想要哪几家。不过,能源部内部有分歧,中石化对石化基地比较有兴趣,中石油和中海油比较反对,能源部主要做指导,你知道就行了。哦,现在要加上大华。”

    1998年国企改革以前,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分工很明确,中石油主攻石油产业的上游,从地球物理勘探到钻井再到采油,兼有一定的炼油业务。中石油则从炼油业务开始囊括下游产业链,生产乙烯、甲醇等石化产品,用乙烯等石化产品生产聚乙烯等石油化工商品……因此,1990年的中石油既没有石化产业链,也没有进军石化的念头,让他们出钱挽救海沧计划,多少有些一厢情愿。中海油,以及能源部代表的煤炭、电力一样,都不想插足石化业,全属凑数性质。

    苏城考虑着道:“我们的规模比他们可小多了。”

    “小而灵活嘛。”毛主任呵呵笑了两声

    “比例呢?”苏城想起竞标油田的时候,大华实业分到的可怜的5%。

    毛主任估计也听说过这个故事,马上道:“按照出资比例来决定。我们假定初期投资是70亿美元,7亿美元一份,有10%,出资多少占比多少,可以让大华优先选择。如果资金有困难的话,我们还能安排银行出面。不过,所有这些都是基于台塑放弃海沧计划的前提,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还是要积极推动此事。”

    他的电话本身,就已是一种推动了。

    苏城默默思考。所谓安排银行出面,是抵押贷款的性质,以大华实业的规模,能得到2份20%就不错了。当然,这么大的石化项目,20%也确实不少了,很多国际巨头在新建大型石化基地的时候,也会考虑降低占股比例来减少风险。台塑由于王永庆的关系,比较古怪,他们向来喜欢独资。

    想到台塑,苏城不禁道:“如果中海油和中石油不参与,只是大华和中石化,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取代台塑?”

    “这个,要看中石化的决心了,他们要做的项目确实不少。”毛主任可不敢大包大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