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见龙在田 第九八章 丰邑小故事

    第二部见龙在田 第九八章 丰邑小故事 (第2/3页)

来说,并没有深刻的影响。若说起来,沛以前也不是楚国的领地。在秦孝公时,楚国吞并了二十四国,才有了今日的疆域。沛也是被吞并的国家,甚至没有人记得,那时候的国号是什么。

    所以,萧何不会如刘阚那样有危机感。

    他所想的,所做的,都只是为了沛县这个家园。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从骨子里影响着他。

    对于萧何的请求,曹参有些犹豫。

    但片刻后,他还是坚定的摇了摇头,“萧大哥,沛有你已经足够了,我只不过是个多余的人。

    我想出去走走,看看……也许混的不如意时,还会回来。

    今日我来,一是向您告辞,另一方面。有一肺腑之言,向与兄长倾诉。”

    萧何正色道:“我洗耳恭听。”

    “沛。非沛人之沛,是秦之沛。兄长,凡事莫再强出头……您的心思我能明白。我也不想劝您改变。可是。莫要被这沛县三丈城墙围住了胸怀,有些时候,还应该要看得更长远些。

    李放,非正人君子。

    刘季也不是善良之辈……

    话就这么多,兄长当三思之。天也亮了,我正当启程。老任还在城门外。等着给我送行呢。”

    萧何一言不,看着曹参起身往外走。

    “参,你要去楼亭,对不对?”

    曹参的身子微微一颤。在片刻犹豫之后,背着萧何,点点头,“楼亭建仓,正百废待兴之时。

    阿阚兄弟手边地人不太足,所以邀请我一同前往。

    朝廷在开春后,将会从三川郡和关中迁八百户至楼亭。所以年末必须要建仓完毕。我也想过去看看。”

    萧何闭上了眼睛。缓缓躺下来。

    “参,一路多保重……他日若过的不开心。就回来吧。”

    “兄长,您也要保重!”

    当曹参迈步走出内室地一刹那,萧何心里突然生出了一种悸动。从现在开始,参和我,将会走上截然不同的两条路。我错了吗?我只是想……孰对孰错,也许要在以后才能得到证明吧。

    已进入了仲秋,刘邦终于安下了心。

    刘阚离开沛县一个多月了,除了萧何的事情之外,再也没有生其他地事情。萧何虽大难不死,却变得留恋病榻。说实话,这件事不仅仅是让李放感到害怕,刘邦同样是毛骨悚然。

    几曾何时,那个刘家子竟然已强大如斯?

    把玩着手中地亭长印绶片刻,刘邦顺手拿起放在身旁的一顶竹冠。冠,是士的象征。

    可刘邦并不是士。

    所以他不可能像刘阚那样,可以佩戴黑冠。但心里又很不甘,于是煞费苦心的鼓捣出了一顶竹冠。不同于普通的冕冠,刘阚这顶冠,是用竹皮做成。在阳光下,竹皮能闪闪光,看上去颇为醒目。这也正是刘邦所需要的效果,特别是那竹皮之上,还有浓淡相间地纹路。

    刘邦本就生的仪表堂堂,带上这顶冠,倒更显出了风范。

    刘家子走了……我刘季又回来了!

    刘邦肃容正冠,然后披上李放派人送来的官服,站在铜镜前,左看看,右看看,微微一笑。

    很有威严嘛!

    刘邦自言自语。

    其实,亭长也就是个芝麻绿豆大小的官,但工作繁忙而琐碎。

    有上官抵达停留,亭长就必须要吧房舍准备妥当。赶路地官吏抵达时,亭长需要出门迎接。

    还要很恭敬的引领至亭内,在给以问候。

    除此之外,要管理户籍,还要担当这一亭治下的治安工作。刘邦原本是个以粗野而闻名的人,说难听一点,就是无赖流氓。可经过这一次的事情之后,刘邦对仪表变得有些注重了。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都是亭长,那刘阚就能得三百石俸禄,而且还有一千户治下。我呢,也是亭长,手里没兵没将,治下不过二百户,其中审食其那家伙还动不得,真是晦气,晦气啊!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刘邦开始用心了……不说别的,同时吕家的女婿,自己和刘阚地差距,实在太大了。

    前两天吕释之过来探望大姐地时候,看刘邦的眼神都不得劲。

    绝不能被那个刘阚比下去。老子也振作,老子要努力,老子将来一定要比那刘阚做地更好。

    “十年,给我十年,我一定能成为沛公!”

    私下里,刘邦对还在养伤的卢绾和樊哙说。不过看着这两个伤员,刘邦又感到一阵子丧气。

    刘阚身边,人才聚集。

    可我呢?屠子和绾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