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章 秦清的条件

    第一九四章 秦清的条件 (第3/3页)

地的土著结交,令江阳的展不禁迅猛,而且十分稳定。而且,审食其还得到了许多土著酿酒的土方子,使得杜陵老酒的种类,增添到了二十三种。生意日益地红火起来,否则以这时代人地乡土情结,灌雀怎可能举家迁移?

    看到审食其懂事的退到一旁,秦清满意地笑了。

    秦曼打开了包裹,里面是一个香樟木匣子。打开木匣。秦曼从里面取出了一摞写满隶书地程公纸后,有从匣子里拿出了一个长条形的套筒,倒出两管毛笔。

    毛笔,自古有之。

    但是秦代的毛笔,多是分签蘸墨。笔头很硬,墨水多了,就会往下滴,污脏了锦帛;墨水少了,就会变得很费事儿。至于蒙恬造笔的传说,还没有出现。至少刘阚在北疆。现蒙恬也是用这种硬笔头的毛笔写字。刘阚前世的国学功底不差,对毛笔的制作方法,也多少了解。

    只是之前由于纸张没有出现,刘阚也就没有想起来。

    程邈造出了程公纸以后,刘阚就立刻联想到了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墨和砚台。刘阚可不是很了解。于是就只做出了两管毛笔,在经过了三十天的尝试之后,终于达到了他的要求。

    “这是什么字?”

    秦清乍看纸笔,愣了一下。

    等她看清楚那纸上的隶书之后,更忍不住惊讶地叫了起来。

    大秦以篆书为主。大篆也好,小篆也罢,书写起来非常的麻烦,而且也不太容易辨认。至少作为民间推广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可是隶书却不一样,在篆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变,使得文字变得更加容易辨认,书写起来,也会方便很多。大秦统一文字,已经有六年了。

    但是推广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其主要地原因,就是篆书的结构复杂。

    秦清何许人也?

    乍一看这隶书之后,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妙处。篆书。可作为公文等方面专用的文字。隶书则能够加快文字的推广……她抚摸程公纸,又把玩了一会儿毛笔。突然抬起头,看向秦曼。

    “这是……”

    “奶奶,这纸张和文字,出自刘都尉的幕僚之手……就是那早年间曾在朐忍做狱吏的程邈。”

    程邈?

    秦清对这个人有印象。

    朐忍是巴郡治下,作为巴蜀的土皇帝,秦清对于治下的人和事,多多少少都有了解。只是先前他不喜欢插手具体的事情,所以对程邈地事情,也就听听而已。再说了,当时程邈不过一个小人物,并没有多大的名气。秦清虽然知道这个人,但是并没有对程邈投注太多关注。

    闻听不由得扼腕叹息。

    “没想到,我巴郡治下曾有如此人物,倒也真是可惜了!”

    她说这番话的时候,手有点颤抖。

    纸笔的出现,让秦清清楚的想清楚了其中的含义……

    这个刘家小子的心,可真地很大啊。纸笔出现,将会造福于天下地读书人。如果推广起来的话,他将虏获天下读书人地心。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说更大一点,如果刘阚将来真的想要造反,那么凭借他明了纸笔这一点,就足以让六成以上的读书人,蜂拥而至他的麾下。

    突然间笑了!

    秦清问道:“刘都尉可是求你,托我出面,把这纸笔隶书,呈现给陛下?”

    这的确不是一件刘阚自己就能出面的事情。

    原因非常简单,朝堂之上的明白人多了去,秦清能想明白的事情,保不齐别人也能想明白。

    更不要说精明如统一了天下的始皇帝。

    唯由请一个始皇帝极端信任的人出面,才能保住刘阚的名字,更能让始皇帝不会生出怀疑。

    而这个人,刘阚考虑了很久,也只有秦清。

    这个小子,倒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功劳,而忘乎所以嘛……秦清在不知不觉中,对刘阚有高看了几分。

    秦曼没有回答,但她的表情,却已经出卖了她的心思。

    秦清闭上了眼睛,沉吟半晌之后,突然睁开眼睛说:“曼儿,你立刻派人去楼仓,告诉刘阚……

    我出面可以,但他必须要答应我一件事情!”

    秦曼连忙问道:“什么事?”

    秦清微笑着揉了揉秦曼的脑袋,“你就不要管了……告诉那刘阚,立刻前来巴郡见我。那件事情,我必须要当面和他说清楚。若他答应了,万事皆休;若他不答应,我绝不会出面。”

    秦曼一怔,凝视秦清半晌。

    突然,她好像想到了什么事情,粉靥唰的一下子羞红,螓低垂,可这心里面,却甜滋滋。

    陪老妈吃饭,结果被老爸灌了酒。

    今天就只一更了,剩下的一章,明天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