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0章 觐见洛阳宫

    第二三0章 觐见洛阳宫 (第2/3页)

由和嬴壮的眼中,刘阚的这种忐忑和不安,又似乎是在情理之中。

    始皇一代雄主,谁人不惧?哪个不怕?

    想当初,就连李由第一次被始皇帝召见的时候,也是战战兢兢,和刘阚现在的样子差不太多。

    于是笑呵呵的说:“刘都尉,你莫要惊慌!

    陛下素来喜欢勇武之人,你在北疆立下赫赫战功不说,这两年来大公子和上将军也经常在陛下面前称赞你。去年你又破了那三田之乱,陛下想要见你,也是正常,莫要太过惊慌了。

    好了,你快回去准备吧。

    午时我会在城外十里亭中侯你,莫要耽误了时辰。”

    李由安慰了两句,让刘阚心里地惶恐,多多少少缓解了一些。

    他应了一声,复又带着刘信,急匆匆赶回兵营。一入军帐,他就让人把贾绍给找了过来。

    将事情的经过说明了一遍。刘阚苦笑道:“绍先生,看起来我是无法去拜见那位贤人了。

    此次陛下召我前往雒阳,你就留下来,代我守住兵营。有甚事情,就去找壮郡守做主……唔,若是能得清闲,你就替我走一趟大梁。如咱们之前所说的那样,先拜见一下那位贤人。待此事完了,你我一同往大梁走一趟。到时候能请他出山最好,若请不出,也可聆听些教诲。”

    贾绍应了一声。从刘阚手里接过了虎符。

    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刘阚不敢再耽搁,立刻点起二十名亲卫,带着刘信,急匆匆离开了兵营。以刘信地脾气,万一惹出是非的话。刘阚又不在,恐怕连嬴壮也看不住他,更不要说贾绍这么个文弱书生。

    赤兔马,在官道上疾驰。

    火红的鬃毛,在阳光照映下,泛起一抹火一样的光芒。

    刘信薛鸥等人,紧随其后。在午时刚过,抵达荥阳城外的十里亭。

    李由已换了装束,戎装打扮。他也没带多少随从。除了二三十个随从之外,剩下就是他十几个亲卫。

    和刘阚照面之后,李由也不赘言。

    “趁时辰还早。咱们赶上一程。说不定可以在天黑之前,赶到成皋。”“就依郡守所言。”

    两人二话不说,打马扬鞭而去。身后随从急急跟随,数十匹战马,在官路上荡起了滚滚尘烟。大约在天黑之前,一行人来到了成皋,也就是后世三国演义之中,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

    洗漱用餐过后,李由和刘阚闲来谈天说地。

    以前。刘阚也不是没有和李由交谈过。只是大多数时候,旁边都有人,以至于无法尽兴。这一次,也没甚旁人打搅,李由也少了许多顾虑。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尽显出一派卓绝口才。

    刘阚不得不承认,这李由的确是学识渊博。

    按照李由所说,他的学识皆源自于他地父亲李斯。而对李斯。刘阚一直以为他是一个法家学派地人,可实际上,李斯曾在稷下学宫求学于荀子,是一个道地的儒生。其实,在战国末年,秦朝时期的儒生,并不像后世刘阚所认为的那种只知空谈,不通世事冷暖的腐儒。

    儒家学派,在这个时代并不受重用。所以儒生们会用各种方法。随机而变,以求取前程功名。

    李斯。就是这其中地一员。

    总体而言,中国历史上的儒家学术,经历过四个阶段。

    秦汉时期的儒生,因儒学不兴,故而苦苦的挣扎,试图为儒学求取生存空间。在这个时期,儒生们能博采众长,不问学术流派,可以随机应变。直至,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而后盛唐!

    历经两汉四百二十二年,虽经历了五胡乱华地动荡,但是在盛唐气氛下,儒生们随着时代,而胸怀广阔,有天下唯我独尊的气概。故而,唐代的儒生,气魄最大,从而孕育出李白杜甫这等人物。

    两宋时期的儒生,一方面忧虑与大宋的衰弱,另一方面又自豪于文明地昌盛。

    在这个时期,儒生们始终怀有一种既自卑,又骄傲的心理。就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指使下,有理学脱颖而出。

    至于唐宋之后,明清地儒学……

    总之,当李由和刘阚交谈地时候,刘阚丝毫感觉不到李由身上地腐儒之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