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万圣节惊魂夜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万圣节惊魂夜 (第3/3页)

是假的吧?”约书亚肯定地道:“假的!”

    “你知道……”王扬的微笑慢慢凝固了下来,又变得面无表情,他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你知道……那个故事是真的,不不不,我只是开玩笑……它是真的,不,只是刚才编的。”见他欲言又止的样子,众人都笑道:“又想玩什么花样?”他平静地道:“也许我该把这件事的全部告诉你们,其实这是一个四层梦,找到尸体只是我回到第一层而已,明白吗?我和那个男人谈话了……”

    “不让他说了,换人换人!”再次感到毛骨悚然的约书亚不禁大喊了起来,盖住了王扬的声音,左右一望道:“阿丽!接下来到阿丽讲!”

    众人都点头同意,除了全场唯一的一对未婚夫妇,一致通过了封住王扬嘴巴的决定,让毫无威胁的阿丽克西斯接过麦克风,很快一个天主教神父驱魔类型的故事登场。

    在万圣节这一晚,北美有不到十个人被心理恐怖“灵异的梦”吓得魂不附体;而有无数人在各家影院被《电锯惊魂》的血腥变态吓得想要呕吐,也让就是为了寻求恐怖惊吓的影迷观众们相当满意,继科幻恐怖片《死亡幻觉》之后,火焰电影又推出了一部绞肉机杰作!

    “真的太喜欢出人意料的结局了,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通常都不喜欢血浆类型恐怖片,但不包括SA。”——jayinthedark;“我不明白评论家有什么不满,这是我看过最可怕、最充满悬念的恐怖片。”——Nicholas-;“我没有看完全部,我怕自己会吐出来(我看《鬼影实录》就吓晕了),我看过的恐怖片不多,但SA让人难忘。”——Evelyn……万圣节后时间继续匆匆而过,当10月31号-11月6号成为过去,300万制作费的《电锯惊魂》首周狂收3619万票房,夺得了本周的北美票房冠军。排在第二位的是,上映三天收下3531万的《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第三位则是迪斯尼动画片《熊的传说》,1809万票房。

    而第三周的《德州电锯杀人狂》以1019万排名第五,跟随其后的《舞出我人生》收到了956万,北美总票房已经达到6808万美金;还有数十家影院上映的、于仁泰执导的《佛莱迪大战杰森》以10.38万排名43位。

    “火焰的又一个商业奇迹。”雅虎娱乐的一周票房点评里,报道了《SA》这个不可思议的成功,300万成本、90%观众喜欢度,首周3619万!按照正常的保守预测,它最终的北美票房起码在7000万以上,全球票房极有可能达到1.3-1.5亿美金,50倍的回收!这怎么不是成功、不是奇迹?而奇迹发生得如此繁密和集中,所有人都不得不再赞一遍:“火焰真是淘金高手。”

    “《SA》的诞生并不容易,为了拉到拍摄的投资,詹姆斯-温和雷-沃纳尔在澳大利亚找遍了所有电影公司,没有人理会他们;他们来到好莱坞也遭到同样命运,最后找上了神奇扬,结果是扬一口气答应了下来。从一开始他就非常欣赏《SA》,不遗余力地宣传,还未上映就定下续集计划。现在神奇先生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他具有非凡的眼光。”

    称赞了神奇扬几句,点评报道又写:“《SA》有着细腻透彻的人物心理,也有着不亚于任何一部恐怖片的血腥,毫无疑问的杰作。26岁的詹姆斯-温完成了惊人的银幕执导处子秀,他拥有着一个光明的未来。相信在未来几年,他会带来更震撼的《SA2》、《SA3》,火焰不会希望他是一片导演。”

    雅虎娱乐的观点是一半的主流声音,另一边的媒体、影评家们则认为詹姆斯-温是一个心理有病的变态狂、杀人狂,《SA》在说着一些人性扭曲的话,应该被砸上烂番茄然后下线,不要再有2、3、4了。

    《博尔德周刊》的托马斯-德拉帕讽刺写道:“穷凶极恶的影片,我完全做好了放弃一只胳膊和一条腿逃跑的准备。”《电影眼》的弗兰克-奥希恩写道:“温把那些恐怖节目当作是神圣的享乐,以此充分地发挥变态的潜力。可悲的是,SA只是说了一堆暄嚣的大话。”FilmJerk的布赖恩-奥多福亦讽刺写道:“如果每年有艳舞女郎大选,SA是2003年的最佳候选人。”……在烂番茄网站上,《SA》的两项新鲜度已经下降至50%和37%,而且有继续下降的势头,更精良更残忍的场景道具令影迷们更喜欢,也令美国影评界的骂声更加激烈。

    假如导演是雷-沃纳尔,是一个白人;或者詹姆斯-温是一个亚裔美国人,可能就享受着另一番光景了,26岁导演了这么一个票房大奇迹,无论影片本身如何,都值得一番称赞吹捧。

    同样火焰电影发行,同样26岁推出《死亡幻觉》的理查德-凯利,处女作收获到了两项新鲜度85%和63%,观众喜欢77%,影评界“惊人”、“聪明”之言不绝于耳,理查德-凯利更被誉为超新星,因受到无与伦比的赞赏,害怕成为“一片导演”而一直没有新作计划,也谢绝了火焰的几次安排。

    在美国出生、在美国长大的18岁王扬则有着更宽容的待遇,DV电影《鬼影实录》有着72%和98%的新鲜度,当然因为年代久远,那时刚刚建立的烂番茄还不成熟,收录的影评数很少而且大多是近来的,如果是当时,估计也只有70%+和60%+的待遇。但是从当初被戏称的DV-BOY、DV-KID、DV-BABY,被怀疑“他会不会有第二部电影”,到现在征服了所有人的神奇先生,王扬依然走了比别人更长的一段路。

    但伴随而来的是众人日益增长的期待和苛刻,比如几乎所有人都认为,2003年火焰最后一部大规模上映电影、神奇扬之作,还有着梅丽尔-斯特里普的《穿普拉达的恶魔》会带来一场享受,这是神奇扬定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