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二章 如临深渊 第十节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二章 如临深渊 第十节 (第1/3页)

    第二章如临深渊第十节赵岐和李玮出龙山三十里迎接骠骑大将军。李弘远远下马,恭恭敬敬地对赵岐说道:“天气寒冷,怎敢劳老老人亲自来迎?愧不敢当,愧不敢当。”赵岐客气了一番。

    李玮站在一旁说道:“大人请上车,在大人进龙泉之前,老大人有话对你说。”李弘笑笑,请赵岐先上车。

    他心里有数,太傅刘虞大人离开晋阳后,朝廷的权力需要重新分配,老大人要谈的,无非就是这个最棘手的问题。

    赵岐待李弘坐好后,笑着说道:“近两百多年来,我大汉历经劫难,其中尤以王莽之祸,梁翼之祸,**阉之祸和现在的董卓之祸对大汉社稷的摧残最为严重,大人知道发生这些劫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李弘稍加思索,恭敬地回道:“因为外戚、**阉把持权柄,祸乱纲纪。”

    “那外戚和**阉为什么能攫取到国家权柄?”赵岐又问。

    “因为内廷权重,皇权至上。”李弘立即回道。对这些事,李弘还是非常清楚的。

    自从被先帝拽进皇统之争后,他为了生存,几年来不断地向赵岐、李玮这些士人讨教,自己也持之不懈地学习,许多事情他已经知道来龙去脉。

    随着官爵和权势的逐渐增大,尤其是最近一段时期,李弘也在开始思考律法、国策中的利弊和振兴社稷之道了。

    赵岐赞赏地点点头,继续问道:“内廷为什么权重?外廷为什么权轻?皇权为什么会凌驾于相权(相权,宰相之权。泛指朝廷的权力)之上?为什么皇权和相权不能互相制约?”李弘想了一下,摇摇头。

    这个问题,他想过,如果皇权和相权能够互相制约,能够象军权一样被层层分割和互相监督,外戚和**阉或许很难窃取权柄。

    但事实上,本朝除了建国初期皇权和相权有过很短时间的制衡外,其他时间都是皇权凌驾于相权之上,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封土地建诸侯的制度,改为朝廷统治下的郡县制度,这时出现了一个困扰秦始皇和大臣们的巨大难题:皇室和朝廷应该是什么关系?

    皇室是朝廷,还是朝廷的一部分?若把皇室和朝廷分开,那这两者之间的权力又如何划分?

    秦始皇和李斯等大臣们一致认为,皇室和朝廷应该分开。皇帝是国家唯一的最高的统治者,是国家的象征,而朝廷主掌国家的实际政权,负责一切实际的责任。

    朝廷的最高首领是丞相,其次是主掌军权的太尉(太尉有带兵权,没有调兵权),主掌监察大权的御史大夫,就是

    “三公”。皇权和相权便依此原则而划分。本朝依秦制。在建国之初,也是皇权和相权分开,互相制约。

    本朝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尚书台相当于秘书处。

    )分别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前五尚负责皇帝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算是皇帝真正的

    “秘书”。从这里可以看出,皇帝只有一个职权有限的尚书台。本朝丞相府有十三曹,组织庞大,职权广泛。

    比如东曹,主二千石长吏北除,并包括军吏在内。秩俸二千石的官在当时已经包括九卿了,由此可见朝廷一切官吏任免升降,都要经过丞相。

    再比如奏曹,它负责管理朝廷的一切章奏。还有其他诸如户曹、词曹、法曹等等,各有主掌,几乎揽括了国家所有政务。

    从这十三曹的名称、职权就可以看出,国家政务主要由丞相和丞相府诸曹处理,而并不是由皇帝亲自处理。

    皇权和相权分开,皇室和朝廷分开的一段时期,正是本朝最辉焊的一段时期。

    到了孝武皇帝后,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孝武皇帝雄才大略,要建万世功业。

    他嫌丞相碍手碍脚,把丞相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