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

    第四百五十九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 (第1/3页)

    罗昭云已经把李渊当做了潜在对手,几乎是下意识的行为,因为历史写的很明确,李唐得天下。

    虽然这是异世,他穿越而来,可是大背景、大环境,并没有因为他的蝴蝶效应,产生太大的变化,这让他有些担忧,李家是否还会崛起。

    按目前的年纪来算,李建成跟他统领,都是二十五虚岁,李世民只有十六岁,相差了八九岁,由于多年未见,他对这两兄弟的了解,也是不够,需要重新深入地调查一番。

    尤其是李世民,这可是他所知的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唐太宗,允文允武的人物,当然,这里面有很大的水分,许多都是他自己篡改历史,给自己脸上浓妆艳抹,贴金了许多,如果尽信史书,往往会被他折服,生不起对抗之心。

    而罗昭云恰恰读了一年多的历史系研究生,接触过隋唐一些历史古籍和学者论文,发现了李世民在古籍中许多前后矛盾的地方,据说李世民曾经先后三次要求亲自观看高祖李渊和他本人的《实录》;前两次都被史官魏征等人婉言拒绝,但第三次,李世民调走魏征,不让他继续参与,而是改用亲信房玄龄,他得到“两朝实录”后,自己肆意改动,使李建成、李元吉的形象十分丑恶,他们在反隋战争中的功绩也被一笔抹煞了。

    谈到这位李家二公子,只要你认真地研究史书,从那些自相矛盾欲盖弥彰的字里行间,你就会清楚地看到,被一道道赞美之言和英雄无匹的光环笼罩着李世民,被千百世人歌功颂德誉为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其实是一种“虚伪”的假像,国人被骗了千年。

    因为李世民自知“以臣谋君是不忠;以子逼父是不孝,血洗两宫是不仁;以弟杀兄是不义”的行为,无论从儒家道德还是从法家观念来看,都是很难自圆其说的。为了不被后人唾骂,他便责令当朝史官们编纂歪曲、掩盖历史真相的大唐史书,把自己打扮成圣明之君。为了给玄武门阴谋制造合理依据,就对父皇、兄弟和武德年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