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交人交心

    第六百五十四章 交人交心 (第1/3页)

    罗昭云跟这些士子们把酒言欢,放下了架子,言语中对他们都很重视,顿时让众人有一种宾客如归的感觉,心下都觉得,自己来对的地方。

    苏均、苏昱、虞仁孝、虞澄道、长孙安世、韦义节、于宁志、诸遂良等人,皆出身贵族门第,自幼接触文化熏陶,视野和家传等,比寒门的士子要高出很多,这个时代,可不像宋代,教育体制推广得深,使寒门士子通过苦读高中状元,然后如何锦绣前程。

    隋代尽管推行了科举制,开创了先河,但时断时续,名额极少,一届人数不足二十,而且被门阀打压,从没有重用,所以隋代科举在历史上只有开端的意义,实际上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

    到了唐代,略微放宽,但中榜人数仍极其有限,乡学、县学、州学、太学体制并不完善,寒门读书的覆盖率还是不够的,宋代士大夫被重视过度,才会突飞猛进发展。

    所以,在隋代要招揽人才,那么基本八九成都是出自那些官宦、贵族的子弟,即便是没落的贵族,他们的孩子的视野、接触知识的机会、圈子,也不是耕夫、佃农家的子弟能比的。

    相同这些,罗昭云这个后世人,虽然看英雄不问出处,但是要找人才,还是得顺应这个历史背景,需要把这些贵族优秀子弟给提前招揽过来。

    当然,这些人除了褚遂良、于宁志在历史上是十八学士而名传千古外,其余的人,似乎最高都做到州刺史,在带兵方面,没有多厉害,但治民方面还比一般人强。

    当天夜里,罗昭云就安排这些士子在弘文馆入住,衣物、伙食、钱票等,样样不缺,让他们休息几日,就有任务下发。

    唯独诸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