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 挥师北上

    第九百三十七章 挥师北上 (第1/3页)

    八万大华军队,浩浩荡荡行军北上,旌旗飘展,兵甲锵锵,十分雄壮威武。

    罗昭云带兵已经家常便饭一般,井然有序,八万人分成了六军,先锋军两万精锐骑兵由裴仁基父子率领在前开拔,然后是左军、右军、中军、后军、辎重军,除了中军有两万人马外,其余四军各是一万人马。

    每一路军马再细分,会设置七军营,每军营的长官又可称为‘总管’,除主营外,分别是左、右虞侯各一军,左右厢军各二军,共七军营组成一支左军,以此类推,相当繁琐。

    但正是这样严密的军旅制度,才能使得庞大的军队机构,运转如常,每一个小兵,都能找到自己的直属上司、伙班。

    后方辎重队伍有一万人马,负责看护粮草队伍,真正赶车送粮的,是征用的民役差夫。

    要知道古代战争,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前线打仗需要的粮草动辄天文数字,在隋代时候实行府兵制,会自带粮食,但那只是月余的口粮,基本会在途中就消耗一半了,到了前线,已经剩不下多少。

    大华立国之后,由于战乱未息,加上均田制的瓦解,府兵制度也没有推行,军队变成了招募制,推行军队职业化,所以粮草由国家来承担,兵部调兵,户部筹粮,进行了分工。

    如果按照一个士兵每日一斤米,那么八万大军,每日消耗就是八万斤,约七百石,一个月下来就是两万一千石的粮米,再加上先前派出去的那几路兵马,可能粮草补给需要更多。

    关中粮草储备并没有那多,所以,大军第一批辎重队,只携带了半个月的粮草,希望能在半个月内结束战斗,痛击突厥兵马。一旦战争持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