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四章 御敌之策

    第九百八十四章 御敌之策 (第2/3页)

   齐王张绣道:“华朝势大,要阻挡李靖大军,的确有些困难,尤其是李唐灭亡,突厥溃败,给大华天大良机,没有了后顾之忧,如今掉过头专心南下,形势实在不容乐观。”

    “朕当然知晓,但是不想听这些,只想知道,可有御敌良策?”萧铣着急询问。

    兵部尚书郑文秀拱手道:“回陛下,李靖大军要攻打峡州,朝廷必须要派出大将军去镇守,那里守军不过两万人,肯定挡不住,至少再调去数万人,依靠城池高厚,地形险要,江河之险与大华军队做持久战,我们的军队补给只有百里,而大华军队的补给线,从关内运输到归州大营,足有上千里,舟车供应,十万大军消耗巨大,拖也能拖垮他们。”

    康王萧长明摇头道:“虽然短期内能耗下去,但是大家别忘记,华朝已经派兵增援而来,据闻侯君集率领七八万人,从关内出兵,压境而来,只需一个月,我梁国便西、北两面受敌,形势更加危急了。”

    萧铣深以为然,点头道:“需要各路军队勤王,调集重兵过来,守住江陵,给大华军队重创,他们才会接受议和,南北隔江而治。”

    众人觉得有道理,但是想要各路军队勤王,还是有些困难的。

    因为南方地域广袤,多山川河流,崇山峻岭,江河湖泊的复杂地形,并非像北方中原那样一马平川,所以各州相沟通较为困难,行走不便,而且乡土观念浓厚,让各州乡兵背井离乡来勤王,似乎都没多大兴趣。

    “各地勤王之师,迟迟未动,而且许多地方将领控制各自州之后,成为节度使,有些不好控制,各自为政,不停调度!”兵部尚书郑文秀的这些话,可谓字字诛心,点出了起义时涌现出来的地方武将,成为节度使之后,有些不好管理了。

    这与梁国的朝政,不够完善有关,不像罗昭云的大华朝廷,汲取隋朝的律法,在那基础上马上就推出新法,作为新朝气象,推行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