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深化合作
第148章 深化合作 (第1/3页)
在莫斯科河畔的一个刚刚开放的民航机场,风刮得很大,天气也更冷。机场的停机坪上摆放着大约10架福克.F5和容克J.23,有客机型号,也有运输机型号的。
这些飞机不是属于苏联民航总局,就是属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这家航空公司是由米尔希创立的劳埃德航空公司和容克公司下属的容克斯航空公司合并而成的,在德国政府和军方的支持下,这家航空公司的规模扩张很快,哪怕是在马克飞速贬值的岁月中,它也不遗余力扩大机队,现在已经拥有了超过180架各类飞机,航线更是遍布欧洲。
赫斯曼一家这次就是乘坐着汉莎航空的飞机抵达莫斯科的,在新落成的非常气派的机场航站楼的一个特别通道出口,赫斯曼一眼就看见身穿着绿色毛料外套、戴着小圆帽,身材高挑而且丰满的娜塔莉.列辛斯卡雅。
“娜塔莉,你是来机场迎接我们的吗?”赫斯曼说着,朝前迈了几步。“我听说你被调回国了,现在是在外交人民委员部工作吗?”
娜塔莉.列辛斯卡雅本来是作为柯伦泰夫人的助手,常驻在波罗的共和国首都里加。苏联在那里设立了一家很大的外贸公司,除了和赫斯曼控制的经济促进公司合作,还和英国、美国的贸易公司做生意。不过它的主要业务就是出口石油、木材和粮食给德国,用来支付德国出口给苏联的机器、设备、零部件和技术图纸以及苏德合作企业的利润汇回。
根据早先赫斯曼和苏联方面达成的协议,苏德之间的贸易及合作尽可能不产生国家间的现金支付,全部按照以物易物的原则进行结算——而对德国的私人企业而言,它们在苏联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会变成对经济促进公司的应收款,在经济促进公司变卖了从苏联取回的原材料后,就能得到现金。
而为了顺利出手从苏联得到的原材料(主要是石油),经济促进公司在过去几年间,还和德国的化工巨头巴斯夫和拜耳化学合作,在德国开设了几家专门提炼巴库原油的大型炼油厂,还计划在德国和波罗的境内数千家加油站。
因为在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后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特别是粮食、木材和石油产量都显著提升,有了较强的对外支付能力,使得苏德合作的规模迅速扩大。
这当然也是因为愿意和苏联做生意的国家并不多,主要就是德国和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则因为和苏联之间存在债务和投资纠纷(苏联的国有化政策让英法损失惨重),所以对苏联实行了一定的贸易制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