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文臣

    卷一 文臣 (第1/2页)

    帝王有出震向离之象,大臣有补天浴日之功。



    三公上应三台,郎官上应列宿。



    宰相位居台铉,吏部职掌铨衡。



    吏部天官大冢宰,户部地官大司徒。



    礼都春官大宗伯,兵部夏官大司马。



    刑部秋官大司寇,工部冬官大司空。



    都宪中丞,都御史之号;内翰学士,翰林院之称。



    天使,誉称行人;司成,尊称祭酒。  称都堂曰大抚台,称巡按曰大柱史。



    方伯、藩侯,左右布政之号;宪台、廉宪,提刑按察之称。



    宗师称为大文衡,副使称为大宪副。



    郡侯、邦伯,知府名尊;郡丞、贰候,同知誉美。



    郡宰、别驾,乃称通判;司理、廌[zhi]史,赞美推官。



    刺史、州牧,乃知州之两号;廌史、台谏,即知县之以称。  乡宦曰乡绅,农官曰田畯。



    钧座、台座,皆称仕宦;帐下、麾下,并美武官。



    秩官既分九品,命妇亦有七阶。



    一品曰夫人,二品亦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妇人受封曰金花诰,状元报捷曰紫泥封。



    唐玄宗以全瓯覆宰相之名,宋真宗以美珠箝谏臣之口。



    金马玉堂,羡翰林之声价;朱幡皂盖,仰郡守之威仪。



    台辅曰紫阁名公,知府曰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