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力排众议

    第二百三十四章力排众议 (第1/3页)

    当吴世恭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以后,就开始了长篇大论。这时候的吴世恭,还没有从要抢夺铁矿和硝石矿的兴奋中平静下来,所以精神很亢奋地竭力述说着一定要出兵南阳府的理由。直到吴世恭说了近半个时辰,口干舌燥以后,他才停止了自己的演讲,等着自己的属下发表些赞同自己的意见。

    可是吴世恭接着面对的却是一片寂静,所有人都长时间的保持着沉默。这种情况也让吴世恭看出了苗头,看起来自己所有的属下都不怎么同意自己的出兵啊。

    其实在这时候,吴世恭就陷入了一个误区。对于隐约知道明朝即将会灭亡的吴世恭来说,可能他的选择并没有错。可是在座的他的下属可都不知道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吴世恭这次的出兵行动,简直是太冒险了一点。

    要知道现在的吴世恭,他作为这个团体的首领和核心,所以他的决定也基本上确实都是最终决定,而他的下属也基本上就要执行吴世恭的决定,就是有些反对意见,也都是以保留为主的。

    而且,吴世恭现在开创的汝宁营这么一个大局面,那也都是基本上由吴世恭一手创立的,应该说,在明朝当时人的眼里,这些也都是吴世恭的私产,所以该如何动用这笔私产时,也应该就是吴世恭一个人的决定就可以了。

    这个看法也应该说是没有错,可是汝宁营这个团体已经建立得有些规模了,吴世恭的那些幕僚也在这个团体中,有了一定的地位。所以这个团体的兴亡,也与吴世恭的这些下属的前途息息相关了。

    因此,当吴世恭提出这么一个冒险的举动,他的那些下属就打心眼里不愿意接受。要不是吴世恭在以前的一直成功,而形成了巨大的威信,可能这些下属早就打断了吴世恭的话反驳了,也不会只是用这么一种沉默,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了。

    见到了场面有了长时间的冷场,作为吴世恭的首席幕僚的邓启帆也不得不开始发言了:“大人,您为何一定要出兵呢?学生的说法也不一定对。可既然那些铁料可以购买,那些硝石也应该可以购买吧。无非是让那些矿工再建立起一个硝石矿来。”

    “学生也知道大人您的‘三年天下大乱’的判断,也基本赞同大人您的想法。可前些天,学生让账房仔细地盘算了一下,就算是算上了扬州盐商的那笔进帐,每年汝宁营的花销都要贴进去近二万两银子。”

    “大人您就不考虑一下,万一这天下不大乱呢?或者这天下大乱,一时三刻乱不到我们汝宁府这里来呢?或者要四年、五年以后才天下大乱呢?如果大人再这么大手大脚,不要等天下大乱了,可能我们汝宁营在几年以后,就为没有了银子而自己乱了起来。大人,学生就再规劝您一句,要三思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