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力排众议

    第二百三十四章力排众议 (第2/3页)

    邓启帆是用财政的角度来反对吴世恭的这次出兵的,应该说他也是言之有理的。而吴世恭却因为不知道这天下大乱的具体时间,也被邓启帆的规劝打动了一下。吴世恭皱着眉头考虑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再听听其他人的意见:“你们有什么话就敞开说,本官也不是听不进反对意见的人。”

    于是,薛永利接着就从军事角度提出了反对意见:“姑爷,如果要出兵,那人少了肯定不行。最起码也得要一千五百名兵丁,而且辅兵的数量也不能够少于这个数目。”

    “因为那些作乱的矿工毕竟有四千多人,他们也都进行了军事训练,和当时圣灵会的那些乱民,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那作战的地方都是山区,附近也都是矿工的家属和本地同乡,那些矿工的消息也绝对比我们灵通得多。因此,小的感到这次出兵的难度,可能还在剿灭李鹞子那伙土匪的难度之上。”

    “还有,按照姑爷您的判断,那些矿工肯定会组织出来和我们决战。可是万一他们不决战呢?他们象李鹞子那样在山区和我们躲迷藏呢?那个仗就肯定会旷日持久了。而且在以后,大人还要在当地驻扎一支军队,消灭那些躲藏的矿工余孽,这种做法绝对会牵制住姑爷您的一部分兵力的。”

    接着郑真又赞同道:“大人现在虽然养兵甚多,可却难以调动。大人您可能不知道,今年河南又大旱,除了大人的那些屯田以外,其它的很多地方依然是颗粒无收。”

    “而现在又临近秋收,在大人您的农田周围,每天都有一些饥民偷偷地跑进农田,偷那些快要成熟的粮食。而那些饥民的数量又多,护庄队的那些人就根本顾不过来,往往都是汝宁营的兵丁帮忙维持的。”

    “如果大人这次出兵,那维持保护秋收的人手肯定不足,大人农田里的粮食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大人您可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啊!”

    袁行山接着发言:“大人,这次商行里的掌柜和那些马匪见面以后,那些马匪也相当客气,并没有什么拒人千里的举动。依照小人的估计,从那些马匪里买铁料和买硝石,应该都是没有问题的。大人也不一定非得出兵啊!”

    张学斌也出了一个主意:“东家,学生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既然东家这么想要这两个矿,那为什么非得出兵打仗呢?完全可以把那些马匪和矿工都招安过来。依学生的看法,那些马匪和矿工也想要个好的出路吧。如果东家您首肯的话,学生就派人先探一探他们的想法,等有了消息以后,东家再做决定吧。”

    吴世恭看到,只有坐在一旁的周巡没有发言,于是就点名道:“周巡,你的看法怎么样啊?”

    那周巡就立刻站起来抱拳道:“大人,各位先生的话,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