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路往何处

    第六百零五章路往何处 (第2/3页)

。这也是安抚吴世恭的一个行为。

    但与钱益谦不同的是,侯询却没被放回乡。朝廷给了侯询一个闲职把他养起来了。这就可以看出侯询发掘出吴世恭和左良玉的重要性了,朝廷在安排侯询的时候真是煞费苦心啊!

    而扬嗣昌虽然资历较浅,还不能够入阁,但其在崇祯皇帝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了不是首辅的首辅了。于是,扬嗣昌的“十面张网”计划开始实行了。

    可是计划一开始,就得到了各地督抚的抵制,不过别人最多是阳奉阴违,陕西巡抚孙传庭则是公开抗拒了。

    孙传庭认为:因军兵屡战,多经溃乏受挫之苦,况且连年征战,民力疲竭,此举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

    当然,孙传庭也知道扬嗣昌在崇祯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所以他料知他的计划不会被采纳。于是孙传庭便着手清点私产,得银两四万八千两,并招兵买马,自办围剿所需的人力及资财。

    这行为完全就是私设小金库,不过孙传庭也有苦衷,他本来与崇祯皇帝约定的就是私筹军饷,而现在变成了朝廷调拨,这怎么让深知朝廷拖欠军饷的孙传庭放心呢?说到底,明朝朝廷的信誉在自己的封疆大吏眼中也完全没有了。

    当明廷汇集各处上报的招兵募马的数额时,唯独孙传庭的奏疏未送到。素与孙传庭有隙的杨嗣昌于是乘机发难,抱怨朝廷的军法在陕西竟行不通。而孙传庭则上疏申辩。

    也就不判断谁对谁错了,反正孙传庭很不给扬嗣昌面子。这新官上任还有三把火呢,于是扬嗣昌就想发难了。可是孙传庭却以一连窜辉煌的胜利回应了过去。

    在商、洛之战中,孙传庭折衷了兵部“堵截正面,固守商洛”的议定,派重兵扼守商洛一带的战略要地。当大天王率领的农民军进袭到庆阳、宝鸡时,孙传庭迅速回师在合水将其击败。然后就是对其他各营农民军的胜利,一时风头竟然超过了洪承畴。不过,这也埋下了扬嗣昌和孙传庭失和的原因。

    而这些胜利使得陕西的农民军实力大减,他们也无力大股侵犯河南了。所以在这些日子,吴世恭的汝宁、归德是相当的平静。所以邓启帆才认为不需要维持这么多的兵。

    “那你认为可以维持多少兵呢?”吴世恭问道。

    “至少裁减三万!那勉勉强强的就够了。”邓启帆答道。

    吴世恭考虑了一会儿,说道:“太草率,这些兵丁好不容易有机会进入军队,退役后就可分得田地,一旦把他们裁减,心有怨言啊!这样吧!维持六万兵丁,其余的让各大商行雇用一批护卫,养上一些;在归德府安排一万,安置一些,其余的都转到内务司吧!”

    “那可节省不了多少钱。”邓启帆提醒道。吴世恭的方法完全是换汤不换药。

    “不过是过苦日子吧!”吴世恭倒是很乐观,“反正这么多的风风雨雨都过来了。”

    见到吴世恭拿定了主意,邓启帆也只能够点点头。但到了最后,邓启帆还是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他俯过身,小声地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