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判断错误
第八百四十六章判断错误 (第2/3页)
望着:书墨的归德镇能堵住徐州的通道。而吴世恭也快些率领主力北返,先解决掉清军——这一眼前最大的敌人。
而在武昌城的吴世恭得知这一消息以后,也是大吃一惊。于是他毫不犹豫,先让薛勇的蛟击镇,向着徐州急赶了过去。可是还没等汝宁军撤掉武昌城的包围。全军援驰徐州,没想到临近的左良玉却又来了个“惊天动地”。
虽然连连丢失了襄阳、武昌等大块地区,但平贼将军、援剿总兵官左良玉所部,依然是当时明朝在长江中游一带最有实力的军事集团。按照兵部的册籍,左良玉部只有二万五千人。在一镇所统辖的兵马中已算是数额极多了。但由于左良玉在多年同农民军的周旋中善于保存实力,又努力招降纳叛扩充队伍。这时候的实际兵力其实已经达到二十万人。
这不但远远超出了一般总兵辖军的数量,甚至比任何一个相当于战区司令的督师或总督所能实际调遣的兵力还要多得多。
如果江河日下的大明朝,还有这样一支由一个将领统一率领的,又颇具战斗力的大部队,本来应该是一件幸事。可惜的是,这支部队在长期的征战中早已充分军阀化了,成了左良玉的私军,根本不听从朝廷调遣。
由于朝廷供应的粮饷不足十分之一,左良玉军长期以来靠搜括掠抢来维持,因而走到哪里都被当地百姓恨之入骨。左军残害乡民甚于贼匪,对此朝廷并不是不知道,但从来是睁一眼闭一眼,很少过问。
崇祯皇帝和大臣们所希望的无非是这支不费朝廷太多粮饷的大部队,能够在关键时刻抵御住农民军的冲击,为朝廷效力。但真到大敌当前的时候,左良玉却惯于坐视不顾或不战而逃。
当初开封被围,朝廷为了能利用左良玉的兵力,特地启用了早年曾赏识提拔左良玉,对左良玉有大恩的原任户部尚书侯恂,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保定、山东、、河南、河北军务,统辖各镇援剿官兵,以为左良玉总会比较听话一点。但侯恂檄调左良玉部北上援救开封,左良玉却只派了五千人前往,同时以粮饷不继的理由要挟朝廷,主力部队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据点襄阳。
之后张献忠的大西军进攻襄阳,左良玉稍稍抵挡了一下,又把襄阳附近焚抢一空,然后率军向东逃窜。这支恶劣甚于土匪的二十万大军先逃到武昌,又顺江向东而下。武昌居民在蛇山上见到左军东去,都欢呼:“左军过矣!”,庆贺新生。
逃离了襄阳据点的左良玉军真成了一批无所顾忌的匪徒,不但所过之处烧杀掠抢,甚至公然攻打闭门不纳的州县,完全变作了一伙反叛。
三月,左军已经到达芜湖附近,声言要到南京筹措军饷,吓得南京陪都乱作一团,急忙派兵陈师江上,准备防御左军。后来还是正在湖口的新任左都御史李邦华对左良玉反复劝诱,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