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动力困局
第100章 动力困局 (第1/3页)
对于铁路机车的动力传输来说,只有两种可选,电力传动和机械传动,在五、六十年代,液力式机械传动和电力传动并驾齐驱,特别是在某些工矿企业,因有一定的防爆要求,更是液力传动一统天下(注1)。
七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换向器等机电一体化设备走出实验室,无刷直流电机等新型电机投入应用,使得大功率直流电机的使用成本直线下降,电力传动在铁路机车上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液力传动受限于传动部件的功率限制渐渐日薄西山。
因此无论梁远采用何种动力做输出核心,在机车驱动上其实只有电力传动这一条路可选。
东北机车厂落魄这么多年,真正的技术研发力量早已经烟消云散,原来生产调车机也是外购驱动电机,车厂的技术部门只是能做一些简单的安装、调试、维护工作而已。
生产25S型车底时只要抓好质量控制,设备先进、原料合格,一群技术员带着蓝领工人就足以搞定。真正的动力系统再用这套路子就不行了,没有实打实的研发团队,永远都得跟在别人后边追赶,甚至连国产化都会困难重重。
“小叔,前些年国家搞过支援三线建设,从辽_宁走出去很多技术人员,这些人里肯定有人动过回乡的念头,小叔可以和部里商量商量,东北机车厂在盛京提供大量的技术岗位和福利住房,有回乡想法的工程师我们全部接收,这应该是件双赢的事情。”梁远感慨的说道。
八十年代末期,东北的老工业基地还有着最后一丝余晖,像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盛大高速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辽宁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在国内还是一流水准,对于一些居住在老、少、边等三线地区的技术人员来说,回乡还是蛮有诱惑力的。
在梁远的记忆里,铁道部重点扶植的四_川资_阳机车厂,就是大_连机车厂在六十年代援建的,当年伟人一挥手,无数的热血青年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跑到深山老林建设备战工厂,眼下那批人已经四五十岁了,正接近退休的年龄,有些落叶归根的心思实属正常。
“小远,你打算要多少人过来?”梁海平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