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汴梁误 第一百四十四章 北风漫卷(六)

    第二卷 汴梁误 第一百四十四章 北风漫卷(六) (第2/3页)

无阻挡的直到寨墙之前。刘保忠还大不满意的招呼:“放吊桥,开寨门!俺们是大宋经制军伍,除了借粮,保你庄园秋毫无犯就是!这粮食到运使那也有地方领,非要闹到这般难看,图个什么?”

    几百骑士,也向两边散开,隔开流民和寨子。都大不耐烦的等着庄子打开。不多一会,吊桥咯吱咯吱放下,寨门也轰然打开。那米姓汉子架着已经鼻涕眼泪满脸的管事同几名庄客迎出来,朝刘保忠点头陪笑:“却不是俺们死硬,实在是庄中都管不晓事。大军在前,命须是自家的,这般迸着做什么?这位将爷,一庄老小性命都在将爷手中捏着,还望将爷慈悲!”

    一边陪笑一边就回头招呼庄客:“快遣人去烧热水,准备酒食。让军爷们安歇!这般冷的天气,军爷们也吃辛苦了。奉承军爷,都是俺们的差使…………却不知道神武常胜军还招不招人投军?这般威风大军,能吃份粮,那是小人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刘保忠嘿了一声,放松之后,看这个主持打开寨子的庄客头目就顺眼之极。跳下马来走到那瘫成烂泥也似的管事,从怀中扯出一纸文书塞在他手里:“仔细瞧着!有俺们神武常胜军的勘合与关防,借你们三千石粮!多了少了,俺们再说话。神武常胜军一年应在河东路坐支九万石粮,草十一万五千束,人马都在其中。到哪里赔不出你这三千石?再说这成千上万流民南下,你垫出这些粮草,也是一场好大阴功!收谨慎了,丢了运使那里怕不认账!”

    管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手脚更是僵硬,裤裆里面还湿冷冷的一片。头更是昏昏沉沉,已经乱作一团,不会想事情了。只是下意识的抓紧了这纸文书。周遭庄客也都提心吊胆,他们是依附庄客,家眷都在庄子里,这支军马行事肆无忌惮,要是祸害到庄子里,大家也只能瞧着。

    没想到刘保忠却对米姓庄头摇摇头:“庄子俺们就不进了,等会儿这些流民俺们自会编队。一队百人,押着他们进来搬粮。要是有人乱动,尽管回报于俺,俺砍他们脑袋。俺是领军之人,将主严令,要是自家高坐进去,好酒好肉再抓两个小娘陪着,砍脑袋有份。军律太严,这份心就领了。”

    在场庄客都讶然。如此强横霸道的驱流民迫开庄园。却不进庄抢掠丝毫。这支军马剽悍之处,用眼都能看出来。行事更是肆无忌惮,偏偏军中约束却是如此之严。其间反差太大,让人都完全难以理解了。只明白一件事,有宋以来,只怕未曾见过这等军伍!

    刘保忠又瞅了米姓庄头一眼,在他胸口捶了一记。他手上戴着铁手套,这一记敲得米姓汉子一口血差点喷出来。摇摇晃晃,却一声不吭站定了。

    “怎么称呼?跑过北面?会骑马么?”

    米姓汉子马上答话:“小人米三,没个正经名字。会骑马,会开弓。护商走过北面,最远到辽人的倒塌岭节度使司处,来回怕不就几千里。射杀过六个马贼,当面搏杀也割开过两个马贼的喉咙。将爷,你瞧小人成不成?”

    刘保忠点头:“此间事了,跟俺走!看你练不练得出来。俺们神武常胜军就是大宋第一强军。能厮杀能立功有人照应,不会干没你的。却是要拿性命来拼!俺们这一军立身根本,都是在能死战杀鞑子上头!凭着这个,俺们做什么,都是理直气壮!”

    ~~~~~~~~~~~~~~~~~~~~~~~~~~~~~~~~~~~~~~~~~~~~~~~~~~~~~~

    转眼之间,已经是午时时分了。

    头顶铅云,显得越发的厚重。低低的似乎压在头顶。冬日阳光,丝毫无法从厚厚的云层透下来。

    寒风比起昨夜,大了许多。卷得雪花在空中狂舞。寒气似乎要一直沁到人的骨头里面去。要是昨夜换成这般天气,在野地里面苦熬的流民,不知道要冻倒多少个。

    在陈家庄园左近,却是一片火热的景象。

    大队的车马,源源不绝而来。都是神武常胜军中军将押送。一队队的流民,由神武常胜军中军汉们领着,打开了庄园内的粮屯。将各色各样的米粮都运了出来。人喊马嘶的声音响成一片。

    庄园当中,实际存粮自然是三千石不止的。不过多也多得有限,来之前,这些大户的底细,自然都摸得清楚了。留个一二百石给庄园中庄客度冬。其他的就清楚不了糊涂了。就按照三千石这个数字结算罢。

    三千石米粮,真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就是这几千流民一起动手,估计也得运上两三天的。组织起来的车马,更是得在雪地里往返好几趟。不过好在神武常胜军中别的不多,骡马比起大宋任何一支军马都要广盛许多。更不必说北面郭蓉甄六臣他们活动,这些时日又搜罗了上千的马骡转运回来。

    一袋袋沉重的粮食为流民辛苦的扛出去,装在车上或者驮在马背上。凑到一定数字,就听见带队军将一声呼喝。朝着雁门关方向转运。那里几千军马,五六千精壮民夫,再加上源源不断而来的流民。多少粮草都消化得掉。现下雁门关的存粮已经到了相当危险的程度,对此间收获,可是望眼欲穿!

    流民一个个搬运粮草累得气喘吁吁,不过也没有亏待他们。在陈家庄园之外,排开一溜铁锅,铲雪烧开。焖出一锅锅焦黄的黍米饭,或者熬出一锅锅的肉汤。扛一袋子粮食便能换一张纸筹,凑够一定数量将去就能换吃食。吃饱为止。围着这些锅灶。一堆堆的流民只顾发出稀里呼噜香甜饕餮之声。

    若是已然吃饱了。照样可以换成米粮发给。到时候还要南去代州大营,说不定还会望河东腹心之地走得更远。虽然沿途也有发给干粮。可是这个年月,这个天气,身上多一升粮食,就多一份活命的本钱!

    周遭村民看着这实打实的换吃食换米粮,忍不住都是眼热。边地租佃为生的乡民,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租子重,官府加上主家的差役又重。冬日又漫长得很。糊口问题还不大,但是整天也别指望能吃到塞脖子的程度。

    这里主家陈家又刻薄,平常大族对依附佃户青黄不接的时侯,多少会散米散柴。佃户不比自耕农。对自耕农大族自然是百般针对,巴不得将他们手中田地并到自家手中。佃户却是生财工具,按照大宋的规则,大族若是太过于刻薄,那是要被其他家瞧不起的。

    偏偏在这河东边地,染了一些弱肉强食的胡俗。没有大宋腹心之地尚存的一点农业社会的温情。行事苛酷许多。陈家繁峙县庄园的佃户,日子相当之窘迫。所以在流民迫开陈家庄园的时侯,基本上都在看热闹。没什么护主的举动。

    此时陈家庄园被打开,还有许多佃户男女老幼一齐上阵,参与了搬运米粮。同样凭着纸筹,换了或多或少的粮食,眉开眼笑的转回家去。

    陈家庄园之外,几千人往来穿梭。数百匹骡马嘶鸣喊叫。几十口大锅冒着腾腾的热气。一时间竟然热闹得跟集市也似。

    刘保忠说不进庄子,还真就不进庄子。将坐骑马鞍搬下来放在雪地里面,四仰八叉的坐着。一手端着一碗热汤,一手抓着厚厚一张蒸饼。胡乱的就朝嘴里塞。还得意洋洋的看着眼前一切。

    押运车马而来的另一营指挥使和刘保忠是旧识,看刘保忠得了彩头,没死一人就搞到了如许多粮草。纵然是同僚也有些眼热,凑到旁边笑道:“老刘,没想到你在这上头天分也不浅。怎么样,干脆做个司马得了。不用上阵厮杀,每日就经手钱粮资财。要不了几年就面团团富家翁了,不必和俺们一般,提着脑袋上阵厮杀,将来说不得还能死在床上。”

    刘保忠横了他一眼,摸着自家心爱的大铁锤。从鼻孔里面发出重重的哼声:“诸乙,论军功,你争不过俺,就别出这样的鬼心思将俺压下去。有本事下次和俺一起冲阵!要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