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汴梁误 第一百五十三章 惊雷潜生(六之补)

    第二卷 汴梁误 第一百五十三章 惊雷潜生(六之补) (第2/3页)

  ~~~~~~~~~~~~~~~~~~~~~~~~~~~~~~~~~~~~~~~~~~~~~~~~~~~~~~~历史到底是有其必然性还是有其偶然性,哪怕是千年以后,某只叫做天使奥斯卡的勤奋作者抱着电脑在码字的二十一世纪也还是扯不清楚的事情。

    河东乱事,汴梁萧言遥控,韩世忠就地布置指挥。本来就是要以外敌入侵胁之,以逃难各大家族,无数百姓逼之。将坐镇太原府的吴敏逼到墙角,让在汴梁的赵佶无从选择。要稳定河东,就必须稳住神武常胜军。要稳住神武常胜军,就必须稳住萧言地位。

    此举当然跋扈,但是也不是全无理由。毕竟有吴敏绝粮在前,大大突破了宋时文武相处潜规则的底线。

    在萧言韩世忠想来,大量百姓逃难入太原府,再加上边地州县陷落。已经是吴敏不能承受的了,已经是足够震动大宋的了。并未曾想在河东路第一重镇太原府生出这样大的变故出来。

    可是却没有想到,一个叫做屈盖的只知道厮杀的凶汉,在刘延庆麾下拼光了本钱。又在王禀麾下干得不痛快,兜兜转转的成了吴敏的元随亲卫,最后在太原府城激出这么大的变故出来。

    仿佛自从萧言穿越降临而来,这贼老天也唯恐和萧言有关的事情闹得不够大。这大宋本来的命运是如此顽固,伐燕战事和原有历史不同,却未曾在汴梁激起太多波澜。仍然文恬武嬉,仍然武备废弛,仍然歌舞升平,仍然党争剧烈,仍然有人为一己之私不顾国事。

    不经历天崩地陷也似的变故,不足以将沉重的历史震离向着最后悲剧狂奔而去的原有轨道!

    这场河东乱事,已经注定在此刻大宋,引起一场最为猛烈的风暴了。

    就因为屈盖一人。

    这历史推动,到底是因为偶然还是因为必然,谁又能说得清楚?

    此时此刻,屈盖却在人潮当中打得痛快,一根木棍上下飞舞。打折了就将腰间佩刀连鞘扯下来,挨个砸过去。只要碰着,少说也是一个骨断筋折。这连鞘腰刀忙不过来,左手拳头也来帮忙,中了拳头要不断骨头,要不就是血水和碎牙齐飞。

    这高大凶汉不仅力气极大,又能熬战。斗了许久也不见气力消退,反而越打越是精神。最要命的是他虽然个子大又虎背熊腰的雄健异常,可半点也不笨。进退之间灵活万分,绕着打,躲着人多的地方打,进进退退之间,落在人潮当中的不管是自家的元随亲卫,还是本地驻泊禁军门兵给他救出来好几个。

    这个时侯这些军汉也都打出了火气,被屈盖救出,红了眼睛拔出兵刃乱挥。要活命只能靠自家杀出去。

    这些军汉虽然凶悍,可毕竟是人太少。围着他们喊打喊杀的人潮,岂止千百?更不用说有些护卫大家族逃难而来的豪奴,手中同样有家伙!

    这么多人在一起,城上城下呼喊声连成一片。谁也不肯放这些军汉逃命,要不是屈盖实在太凶悍,谁抢进去都是毫无疑问的被他打出来,出来就是半死的了。早就将这几个军汉淹没得连渣子都不剩。

    大群大群的人围着屈盖他们几人,这个时侯都是大声怒喝:“打死他们!再寻姓吴的说话!”

    这个时侯在城头上,也早就乱成一团。门兵们识趣的都跳城而跑,在城头的也多半都是本土乡亲,也没怎么下手去追打他们。有人已经将城门打开,城外人已经呼啸蜂涌着涌进城。这骚乱一旦鼓噪起来,再安静下去就为难,身在其中之人不到自家精力完全耗尽,再难停歇下来。抢掠殴斗之事,在城内顿时就开始发生。城内百姓和涌进来的逃难百姓又打成一团,哭喊声顿时震天响起。少停一会还有火头不祥的升起,代表这骚乱更进一步的发展。

    所有人都大声呼喊着,不管城内之人还是城外之人,总有人想在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