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汴梁误 第一百六十七章 雷震(一)

    第二卷 汴梁误 第一百六十七章 雷震(一) (第3/3页)

了。如何谈得上辛苦?”

    赵桓笑吟吟的落座,和诸人一一寒暄。他和太子妃恩爱,和那朱姓军将还加意多说了几句话。这朱姓军将顿时胸脯都快挺翻过来了,得意洋洋的扫视在座诸位文臣。这些士大夫辈心里好笑,不过看在太子还有他代表的何灌何太尉份上,也没人与他计较。

    大家说些闲话,虽然无一语及于今日要颁行的要紧旨意,人人竭力做出一副云淡风清的模样。可是越到后来,就都显露出心神不属的模样。不时朝着门外张望。就连太子脸上笑意也少了许多,要不是性子本来就很能忍,只怕都要起身在屋内团团转圈了。

    宇文虚中和诸人寒暄得本来就有些淡淡的,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越来越是不安。最后终于忍不住一扯身边的耿南仲,低声道:“道希兄,万一有什么变故,我辈中人可得撑住,不能有什么失措举动…………”

    耿南仲淡淡的扫了他一眼,低声回答:“叔通何出此言?难道还能有什么变故?至了不起,无非就是何灌不得安抚制置使位。我辈再掌兵权,的确有些操之过急。就算召童道辅复起,也改不了朝中局面了。又复何忧?”

    此时此刻,最有信心的,居然就是他耿南仲耿大人。

    宇文虚中叹息一声还未曾开口,就听见外间脚步声响,却是一名东宫内使匆匆而入。这么冷的天气,他居然能跑得满头大汗。赵桓一直在朝着外面张望,看着这名负责居间传递消息的内使前来,几乎是从座中跳起来,也顾不得太子的身份气度了,忙不迭的迎上去。那内使双手将一份经折奉上,就候在那里一边喘气一边听候赵桓吩咐。

    赵桓也顾不得旁人了,飞也似的打开经折。上面钞的就是东府今日所领旨意。他匆匆看了一遍,瞪大眼睛又仔细再看一遍。周遭诸人都不自觉的屏住呼吸,等待结果。

    不知道过了多久,赵桓才第二遍看完这份经折。他语调似乎都失却了控制,飘飘忽忽的问了一句:“政事堂副署了么?”

    那内使点头低声回话:“据说已经副署了,太师已经退值锁院。”

    赵桓一僵,突然脸就涨红了,一脚踹在那犹自喘息未定的内使身上:“不中用的东西,滚下去!”

    这一脚踹得好重,赵桓这般干瘦,风一吹都能飘走的人。居然一脚就将那颇为健壮的内使踹了一个跟头!

    在场诸人人人都忍不住啊了一声,一个个心都控制不住的朝下落!

    那内使也知趣,挨了一脚一声不吭,只是乖乖趴伏在地上。赵桓也顾不得他了,手一松那经折落在地上,接着就是两行泪从赵桓眼里流下来,他语调凄然:“父子之间,何至于此…………间小王与圣人之间亲情的,就是诸位啊…………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说着就踉踉跄跄,朝屋外行去。

    在座中人,人人都面色发白。宇文虚中却是最先反应过来的,抢前一步,就将那经折捡拾在手。展开之后扫了一眼就脸色铁青。

    宇文虚中有一目十行之能,这一眼就看得分明。所发旨意其他一切都是照着他们议定之事而行,唯一不同的就是萧言归于赵楷提点,仍然为圣人所保了下来。未曾触动半点!

    赵佶意思,再明白不过。无论如何,还是维持住这三大王与太子分庭抗礼之势。对太子的猜忌提防,已然再明白不过!

    这位圣人之自私,在这一道旨意当中,已经为宇文虚中看得明明白白。对这位圣人的一切幻想,都告打破。

    朝局若此,兵穷财绝。党争之烈,让任何事情几乎都无法推行下去。外有边患,内有兵乱。西军越发尾大不掉。正需要一个稳定的中枢来应对这一切棘手的事情。可赵佶还想着的是自家权位不受威胁,哪怕让朝中党争继续下去,也在所不惜!

    本来朝局经过伐燕战事前后这几年的混乱,已经渐渐有了收束迹象。随着赵佶信用的一代强人逐渐退出舞台,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等辈已经再无原来那般绝对的影响力。而嘉王也越来越显现出不堪造就的底子。

    被压制了几十年的旧党清流一辈,自然而然的走到台前。可谓大势所趋。

    可赵佶就因为太子势力大张,而继续死保赵楷,继续让这党争持续下去!

    赵佶对太子显露出这等猜忌之意,则赵楷身边,自然就会聚拢一批趋炎附势之辈。与太子一系,旧党清流之辈继续不死不休的争斗下去。

    如此下来,赵佶地位自然是稳固了,他的权势也丝毫不受到影响。可是这国事,还堪问么?

    自己昧着良心,对平燕功臣萧言,还有神武常胜军下手。实指望稳固住太子地位,国势能稍稍振作。最后换来的却是最恶劣的结果!

    在这一刻,宇文虚中当真是心灰意冷,一句话都不想多说。

    耿南仲等人凑上来,从宇文虚中手里抢过那份经折,飞快看完。人人脸色黑得象锅底一样。

    耿南仲忽忽喘了几口粗气:“仗义死节,正在今日!当发动我辈中人,继续弹劾萧言,斩这南来子以谢天下!嘉王居位不谨,结好此辈,当闭门思过!一份弹章不成,则十份,十份不成,则百份!再若不成,则当百官叩阙,让圣人收回这份旨意!”

    其他几人同样是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人人振臂高呼,应和耿南仲这番话,都是恨不得马上碰死在赵佶面前的样子。

    宇文虚中手脚冰凉,低声解劝了一句:“国事如此,当不能再激化此事了,从长计议罢…………再争下去,就真不可收拾了,河东之事还要了结收尾…………”

    耿南仲狠狠瞪了他一眼:“此刻还谈什么河东事?此国本之事不争,还争什么?我辈士大夫,岂能行若无事?”

    周遭之人,再度应和,人人悲愤,一副气冲斗牛之慨。

    宇文虚中只觉得此刻,将眼前所有人的心思都看得请清楚楚,从来未曾有这样明白。

    耿南仲以降,为的也还是将来权位。不惜闹个鱼死网破。反正现在强人不在,就算在位也威风大减。估计再难来一次元佑党人碑了。闹得再大,也没什么好怕的。此刻不争,诸人上位时日推迟个几年,到时候算谁的?不管闹将起来这中枢会被割裂成什么样,不管朝局是不是进一步混乱下去,不管河东那里乱事还未曾平定,不管沿边军镇还需要中枢大力支持整顿…………为权位计,生命不止,党争不息!

    自己怎么就和这些人做了一处,大宋的士大夫们,到底怎么了?

    他强打精神,做最后努力,沉声解劝:“道希兄,此刻关键还在太子。还需要道希兄好好开解于他,让太子在这段时日不要有什么失常举动,反更让圣人忌。稳住太子,就是稳住我辈阵脚,学生在四下奔走一下,看看大家的意思是什么,再商议个万全之策罢……你看如何?”

    耿南仲想想,缓缓点头。他就是靠着太子吃饭的。这位小爷的确是最要紧的,现在要去好好开解一番。此刻不表忠心还等什么时侯?与一党那么多人往还,联络沟通。以耿南仲自矜的性子也做不来这些事情。还是要宇文虚中居间奔走。

    他对宇文虚中交待一句:“与李伯纪书信一封,让他不要接这枢副之位!我辈中人不出,看谁来收拾这个局面?谁要想接这枢副之位,我辈就鸣鼓而攻之!”

    他接着又转向那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朱姓军将,口气恶狠狠的:“回禀你们太尉,这两路安抚制置使之位,也请他固辞!就这一句话,便是我耿道希说的,你如实回报!”

    说着勉强朝宇文虚中点点头,就大步走了出去。其余几人也忙不迭的跟上,一涌而出。

    刚才还算得热闹的室内,就宇文虚中与那朱姓军将还在。那朱姓军将满头雾水,看宇文虚中对他随和一些,壮着胆子上前询问:“说不让俺们太尉接安抚制置就不能接了?他倒能替俺们太尉做主?太子爷面前还这般厉害,到底是何人?”

    宇文虚中苦苦一笑:“这就是大宋的士大夫辈…………何太尉那里,你不用去照面了,自有我去与他分说,早些回去就是…………不参与其事,倒是福分!”

    在这一刻,宇文虚中突然又想起萧言来。

    局势发展到如此,萧言居然安稳过关,其间要说萧言没动什么手脚。打死宇文虚中他也不相信。

    此时此刻,宇文虚中对萧言已经是越来越佩服。如此境遇,他居然都能逃过去。

    佩服之余,就是深深的忌惮。为这南来子一人,汴梁朝局,还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但愿这萧显谟就以此为满足,不要再生什么事情出来了!

    可隐隐当中,宇文虚中就是觉得,这萧言所要的,绝不是只此而已!